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af7da228ea81c758f578a6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和速度

3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 E )

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 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 C.随给药途径而变化 D.随给药次数而变化 E.固定不变 36.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 A )

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 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 C.随给药途径而变化 D.随给药次数而变化 E.固定不变

37.下列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定时定量给药必须经4~5个半衰期才可达到稳态浓度 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表示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C.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表示药物吸收的量与消除的量相等 D.增加剂量可加快稳态血药浓度的到达 E.增加剂量可升高血药稳态浓度 38.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

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C.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的消除 D.药物经肾脏排泄过程 E.药物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过程 39.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D )

A、 血浆消除半衰期随血药浓度的高低而增减 B、 血浆消除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大小而增减 C、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是恒定的 D、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是恒定的 E、 体内药物浓度过高时,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

40.剂量相等的两种药物,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D )

A.稳态血药浓度低 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C.生物利用度低 D.体内药物浓度高 E.达到稳态浓度所需药物剂量大 多项选择题

41.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BC )

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C.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的消除 D.药物经肾脏排泄过程

E.药物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过程 42.被动转运的特点有( ABE )

A.顺浓度梯度转运 B.不消耗能量 C.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D.有饱和限速现象 E.膜两侧药物浓度相等时,药物转运即停止 43.影响药物简单扩散的因素有( ABCDE )

A.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 B.药物的极性 C.药物的脂溶性 D.体液pH值 E.药物分子大小 44.苯巴比妥中毒时静滴碳酸氢钠的目的有( BD )

A.抑制胃肠道吸收苯巴比妥 B.促进苯巴比妥自脑组织向血液转移 C.促进苯巴比妥在肝脏内代谢 D.促进苯巴比妥从肾脏排泄

E.对抗苯巴比妥的作用

45.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BDE )

A.顺浓度差转运 B.需载体帮助 C.需消耗能量 D.有选择性 E.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46.下列关于弱碱性药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E )

A.在酸性胃液中解离型多,易吸收 B.在碱性小肠中解离型少,易吸收 C.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型多,易重吸收 D.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型少,易重吸收 E.口服给药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47.口服给药时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 B.胃肠道内pH值 C.胃肠道运动 D.胃肠道内容物 E.药物的首关消除 48.直肠给药与口服相比,其优点有(ACD )

A.无首关消除现象 B.药物吸收较口服快、完全、规则 C.适用于昏迷、惊厥病人 D.适用于对胃剌激性强的药物 E.不产生肝肠循环

4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BC )

A.不易被代谢 B.不易被排泄 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D.药物作用增强 E.药物毒性增加 50.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BCE )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少 B.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C.组织器官血流量 D.药物作用的强弱 E.某些特殊的屏障 51.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DE )

A.肝微粒体酶是催化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 B.药物经代谢后活性均降低或消失 C.部分药物不经过代谢直接被排出体外 D.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

E.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52.药物经代谢后可引起( ACDE )

A.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B.药物脂溶性增高 C.药物极性增大 D.药物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E.药物活性增强 53.药物经肾排泄多少取决于( ABCDE )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小管分泌功能 C.药物脂溶性 D.药物的极性

A、 尿液pH值

54.影响药物在肾小管中重吸收的因素是( DE ) A.药物的制剂 B.药物的剂量 C.E.尿液的pH值

D.药物的脂溶性

55.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特点有( B C E )

A.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恒定不变 B.药物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C.停药后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 D.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随药物浓度高低而变化

E.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56.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A C D E )

A.体内药物浓度过高,以最大速度消除药物

B.恒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经4~5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浓度 C.血药浓度降低到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可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D.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 E.血浆半衰期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增减 57、表观分布容积(Vd)的临床意义有( CE )

A.可代表体内某些特定组织器官体积 B.可代表体内某些特定部位体液量的容积 C.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征 D.可反映药物在体内代谢的特征

E.可根据Vd计算体内达到某一浓度所需给药剂量 58.药物血浆半衰期可以( A E ) A.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 B.

C.反映机体排泄药物的能力

D.反映机体对药物代谢的能力 E.作为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之一 59.生物利用度的临床意义有( ABCD )

A.是衡量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B.是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 C.可反映药物被机体吸收的速度 D.可反映药物被机体吸收的程度 E.可反映药物被机体消除的速度 (二)名词解释

1. 药物从给药部位跨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2. 药物随血液循环跨膜转运到各种组织体液中去的过程称药物的分布。 3. 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4.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到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排泄。

5. 药物口服吸收后首先进入肝脏并在肝内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的现象称为首关

消除。

6. 能增强药酶的活性或促进药酶合成,从而使本身或其他药物代谢加快疗效降低的药物称药酶诱导剂。 7. 能降低药酶的活性或抑制药酶合成,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疗效增强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 8. 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又被肠壁重吸收入体循环的过程称肝肠循环。 9. 根据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描绘的曲线称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10.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比例消除药物的方式称一级动力学消除。 11.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药物的方式称零级动力学消除。

12.血管外给药后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13.假设药物在体内是均匀分布的,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出药物分布的容积称

表观分布容积。

14.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血浆半衰期。

15.连续恒速给药或以一个t1/2为间隔时间恒量给药,经4~5个t1/2后,血药浓度可维持地一个基本稳定

的水平,称为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三)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四个环节。

2.被动转运的方式有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大多数脂溶性药物经简单扩散 方式转运。

3.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影响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胃肠液PH值、胃肠蠕动功能、胃肠内容物、首关消除等。

4.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局部血流量、药物的剂型等。 5.血浆中的药物往往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二种形式存在。

6.结合型药物具有药物活性暂时失去、分子增大可影响药物的分布、不能被代谢、不能被排泄等特点。 7.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组织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特殊屏障等。 8.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因其存在有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的肝微粒体酶

9.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经代谢后,大多数药物的活性都降低或消失。 10.机体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其次是胆道、乳腺、汗腺、唾液腺等。 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排泄。 11.肾脏以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二种方式排泄药物,但排泄到肾小管中的药物又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其重吸收多少与药物脂溶性、药物解离度、尿液PH值有关。

12.临床用药时,血药浓度应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小中毒浓度(MTC)之间。

13.生物利用度的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14. 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

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15.连续恒速给药或间隔一个t1/2恒量给药,经4~5后可达到稳态浓度。稳态浓度的高低决定于每次剂量。

达到稳态浓度时表明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四)问答题

1.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胃肠液PH值、胃肠蠕动功能、胃肠内容物、首关消除。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哪些特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 3.试述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吸收程度可用药时曲线 下面积(AUC)表示,吸收速度可用最在血药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评估。其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