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扫描 专题10 细胞呼吸(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扫描 专题10 细胞呼吸(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de54e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c

7.(2019·山西高考模拟)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不会使瓶中气压升高),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渐变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一开始不变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中不能检测出放射性 D.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B

【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A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一开始不变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瓶中压强不变,B正确;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但其分解形成的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C错误;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释的CO2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8.(2019·江苏高考模拟)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参与过程②③⑤的酶种类不同 C.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TP产生

D.过程③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丙酮酸 【答案】D

【解析】过程①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1

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过程②、③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催化酶类都为呼吸酶;⑤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酶类,它们的酶种类不相同,B正确;过程②、③、④为有氧呼吸三个过程有ATP产生;⑤水的光解过程中有ATP产生,C 正确;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H]部分来自于丙酮酸,部分来自于水,D错误。 9.(2019·山西高考模拟)中耕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松土可以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B.松土可以促进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C.松土使土壤中无机物含量减少,有机物含量增加

D.松土能加速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更多能量,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A正确;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从而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增加土壤的肥力,B正确;松土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无机物含量增加,C错误;松土能加速微生物对土壤中残枝败叶、动植物遗体的分解,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10.(2019·北京高考模拟)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日温为26℃时,夜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减小,故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错误;在日温为26℃、夜温为20℃时,昼夜温差为6℃,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B正确;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夜晚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

22

的积累,C正确;分析曲线图,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正确。

11.(2019·湖北黄冈中学高考模拟)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图中B点时细胞质基质会消耗[H]

C.若利用酵母菌酿酒,最好将氧分压调至B点

D.图中C点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差值可表示无氧呼吸的强度,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故呼吸熵越大,证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差值越多,即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B点的呼吸熵大于1,说明细胞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B正确;若利用酵母菌酿酒,需要让酵母菌完全进行无氧呼吸,而氧分压为B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使酒精产生量降低,C错误;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无论有氧呼吸的强度是否变化,呼吸熵不变,所以呼吸熵不变,不能说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12.(2019·安徽高考模拟)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装置1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装置2烧杯中盛放等量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且移动距离不同(忽略其他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3

A.装置1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装置2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装置1液滴移动距离表示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 D.装置2液滴移动距离表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答案】C

【解析】一段时间后,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消耗氧气,即存在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A、B错误;装置1液滴移动距离表示氧气的消耗量,C正确;装置2液滴移动距离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D错误。故选C。

13.(2019·天津高考模拟)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原因是__________。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说明生物膜结构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有可能完成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

(3)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如下图所示,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①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具有跨膜H+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含__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参与催化ATP的合成。 ②ATP合成酶在植物细胞中还可能分布于__________膜上。

【答案】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流动三 F0—F1 F0 类囊体

【解析】(1)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线粒体内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