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记忆策略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儿童记忆策略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0a4e5210a6f524cdbf852f

儿童记忆策略研究

12级小教一班 20121005120 王月

〔摘要〕本报告目的在于探讨儿童记忆策略及操作的发展,儿童对不同记忆

策略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被试是宿迁市实验小学儿童。年龄为7~12岁,分为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每个样本20名,分别取自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共60人。实验结果揭示出,儿童在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内,可以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并且具有粗糙的辨别和评价策略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发展;记忆策略;年龄特征;

问题的提出:儿童为什么会使用一个费力的,但却不能带来即时回报的记忆策略?

这一直是个令人迷惑的问题,一般都以为策略的使用会提高回忆作业成绩,为什么儿童在使用它时并未受益,有时甚至回忆成绩还下降了,可他们还坚持使用该策略。对此问题有多种解释: (1)儿童元认知知识欠缺,无法认识到记忆策略并未提高回忆成绩,元认知能力强的儿童会很快意识到付出更多的精力并不能改善回忆成绩,他们就会回头使用非策略性的方法。是否这样做,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意识到付出的努力和认知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否有付出和回报的观念。(2)动机的影响。儿童已经从成人的非正式教育中以及他们自发的问题解决经验中知道,花精力想怎样解决问题比对问题解决方法不做任何思考好,这些都只是思辩似的回答,还需要做实证研究以检验它们的解释是否符合实际。

关于具体研究

(一)研究目的

目的在于探讨学前儿童是怎样运用策略记忆的;儿童怎样辨识不同记忆策略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即对策略的分析评价,记忆策略又是怎样地影响儿童记忆的操作。

(二)被试的选择

宿迁市实验小学儿童。年龄为7~12岁,分为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每个样

(三)研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10个用纸盒做成的“房子”。10张一套的人物画片共2套(解放军、工人、农民、教师、踢球男孩、跳舞的女孩、空军、小丑、医生、洗澡的小孩)。

本20名,分别取自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共60人。

10张用作记忆标志的画片(飞机、枪、浊射器、铲子、皮球、椅子、花瓶、灯、扫把、碗。其中枪是两张)。秒表、彩色蜡笔一盒。 (四)研究方法、过程及说明

第一步:将10个房子在儿童面前摆成半圆形。10张人物画片(简称目标画

片,即要求儿童记住的)随机摆在儿童的面前。先让儿童认识每一张画片,并给以命名,然后对他/她说:“小朋友,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你先把每个人藏到一间房子里,但是要记住每个人所藏的房子,等一会儿,我要你帮助他们的伙伴(指同样的人物画片)来找。”记录儿童放画片的时间。在儿童放完后,让他们辨认蜡笔的色彩20秒钟。然后拿出配对的1时长人物画片向被

试说:“现在这里还有同样的1。张画片,每张的人都有一个和他们同样的藏在房里,现在请你衡他们去找和他自己同样的伙伴,行吗?”儿童将自己认为与房内相同的画片放在房子前面。然后主试打开房子计算儿童放对了的画片数。

第二步:主试将用作记忆“线索”的物品画片(简称标志画片)让儿童逐一

认识。儿童如果不认识,可以告诉他们,但不能做功能上的解释。10张标志画片中有5张与目标画片有明显的功能联系(如解放军和枪、医生和注射器),其余5张没有明显的联系。主试将10张标志画片放在10个房顶上,然后向儿童说:“现在你再把这10个人藏到房子里,但是为了以后好找,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藏最好。”记录儿童藏画片的时间。被试藏完画片后,让他/她们口头数数20秒。用和第一步相同的方法让儿童放置配对的另外10张画片。主试打开房子记录找对的画片数。

第三步:打开5个与目标画片无关的房子和两个有明显联系的房子(飞行员

和飞机、踢球男孩与皮球),然后指着房顶上的标志画片,要求儿童回答:“为什么把这个人藏在这间房子里?”两个有明显标志的画片后问。记录儿童的回答。然后把所有的目标画片都拿走,标志画片仍留在原处,要求儿童自由回忆目标画片上的人物。

第四步:儿童对记忆策略的分析和评价。要求每个被试回答以下的四个问

题:

(1)是否需要标志帮助记忆:“你认为房顶上放有画片好找,还是没有画片好找,还是一样好找?为什么?”

(2)是否需要看着标志帮助记忆:主试指着有枪的房子问:“这是解放军和他的房子,我把枪的画片这徉放在房子上(同时把枪的画片正而朝上樱到房顶上)好找,还是这样(把枪的画片反过来)好找,还是两个一洋好找?为什么?” (3)标志画片与目标画片有无明显的功能联系对记忆的促进洋用:用一个房

顶上有铲子的房子和一个房顶上有电灯的房子作比较,主试指着农民的画片问儿童:“我把农民放在这个房子里(指有灯的)好找,还是放在这个房子里(指有铲子的)好找,还是一样呼找?为什么?”

(4)标志画片提供的信息确切。主试拿了一张医生,一张注射器;一张解放军和两张枪的画片问儿童:“你认为找把医生放在注射器下边的房子里好找还是把解故军放在这两间有枪的任何一间房内好找,还是一样好找?为什么?”

计分标准:

(1)能够根据标志画片与目标画片间的联系正确找出所藏的人物画片,并能说明两者间的关系得1分。(包括实验所提供的有功能联系的标志或者儿童自己创造的“人为联系”在内。)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者得0分。

(2)记忆策略评价:回答正确,道理讲清楚的粉2分;口答正确,但说不出道理者补1分,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的0分。

方案实施被试的反应及结果分析

(1)两次藏画片的时间比较

儿童第一次藏画片是在毫无线索可利用条件下操作的,没有更多的思考。一般都是按主

试摆在桌子上的画片顺序依次放到小房里,所需时间相对较少。第二次藏画片,因为小房顶

上有了标志画片,儿童可以考虑恰当地利用标志画片与目标画片的有意义的联系,一定时间进行信息加工的,所以,第二次藏画片的时间相对要长些。 (2)标志画片的使用

实验中的标志画片与目标画片,有5对有明显的功能联系,其余5对则没有。儿童在藏人的画片的运用和理解发展曲线时,可以利用实验所提供的自然意义联系,也可以根据自

己的经验创造人为的联系以帮助记忆。例如:有的儿童把小丑藏在有椅子标志的房内,他们的解释是:“小丑要在椅子上变把戏。”把原来无意义的联系加工成有意义的联系。利用标志画片和目标画片原有的功能联系或自己加工创造的人为联系帮助记忆的策略显然随年龄增加而提高。

结论

(一)学前儿盆记忆策略发展的特点

不少的研究指出小学阶段儿童在运用记忆策略促进记忆操作方面有着明显

的变化。最近的研究指出,小学儿童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选择记忆策略。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小学儿童不但会用实验所提供的意义联系帮助记忆,还会自己创造“人为的联系”来提取。例如,一个7岁女孩,在成功地找到所藏的空军和女孩后,她解释自己运用策略时说:“小姐姐想坐飞机,所以我把她放在这个房里,”“空军叔叔是飞行员,我要送给他一瓶葵。”然而,小学低年级儿童记忆策略的水平远逊于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其发展特点:a.认识往往与操作脱节,特别是7、8岁的儿童,多数都知道有标志的房子好找人,但不能用于实际操作,表现在既不能利用标志画片藏人又不能根据标志画片进行自由回忆。这种现象在10岁以后儿童中较少出现。或许这就是幼小儿童回忆效果较差的原因。随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了运用标志画片解决记忆操作中的间题,b.从直觉地运用标志到理解标志与目标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记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7、8岁儿童知道有画片作标志好记,有功能联系的比无联系的好记,但说不清道理。少数儿童还表现出在藏人时从自己的主观爱好出发,如:“我就是要他住在这间房子里”“我喜欢这样放”等等。c.从逐一的尝试到有计划地运用标志。7、8岁的儿童在第二次藏画片时,多数是随手拣出一张看一看应该放在哪一个标志画片的房内。9岁以后,特别是11、12岁的儿童,首先将所有的画片先浏览一遍,然后排出有明显意义联系的画片藏好,剩下的再逐一推敲创造自己可利用的“联系”以帮助记忆。

(二)4、7岁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

6、7岁儿童运用策略水平很低,不大注意到标志画片在记忆中的作用,对记忆策略的分析

和评价尚无明显表现。从8岁开始,儿童不论在记忆的操作、策略的运用和对策略的评

价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增长趋势,其增长的速度超过其余的年龄,到10岁后趋于平缓,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又十分一致。这种现象在三个不同的样本中都同样表现出来,因而,我们能够设想三者在发展上有着某种程度的相关。 反思

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因为条件限制,道具准备不是太充分,有些图案的绘画并不是太生动;另外,在确定被试样本时,没有很好的了解样本的具体个人信息,没有能够分层抽样,只能随机抽样,这对实验结果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四)记忆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1997,

(4).

【2】张庆林.况固记忆的方法—学习策略介绍之二〔J〕.湖南教育,1998,(12).

【3】林佘德,沈德立.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 附录:(1)是否需要标志帮助记忆:“你认为房顶上放有画片好找,还是没有画片好找,还是一样好找?为什么?”

(2)是否需要看着标志帮助记忆:主试指着有枪的房子问:“这是解放军和他的房子,我把枪的画片这徉放在房子上(同时把枪的画片正而朝上樱到房顶上)好找,还是这样(把枪的画片反过来)好找,还是两个一洋好找?为什么?” (3)标志画片与目标画片有无明显的功能联系对记忆的促进洋用:用一个房顶上有铲子的房子和一个房顶上有电灯的房子作比较,主试指着农民的画片问儿童:“我把农民放在这个房子里(指有灯的)好找,还是放在这个房子里(指有铲子的)好找,还是一样呼找?为什么?”

(4)标志画片提供的信息确切。主试拿了一张医生,一张注射器;一张解放军和两张枪的画片问儿童:“你认为找把医生放在注射器下边的房子里好找还是把解故军放在这两间有枪的任何一间房内好找,还是一样好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