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2719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a

《愚公移山》

课题 愚公移山 学习 目标 教学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 重点 2、体会对比,衬托手法,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概括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上世纪初新中国刚成立,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内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全国人民深受鼓舞,于是有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热火朝天干革命的场面。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这种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也战胜了三年的自然灾害。那么,什么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体会这种精神的神奇之处。 初读感知 听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

1

愚公的"智"与智叟的"愚"的体会。 学生活动 听。 设计意图 用“愚公精神”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并在文中 培养学生结合注找相关句子。 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 加增,何苦/而不平。 (4)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 读准下面加点字词的读音。 魁(kuí)父 箕畚(jīběn) 冀( jì)州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穷匮(kuì)一厝( cu?) 雍( yōng)南 荷(hè)担 智叟(sǒu) 亡(wú)以应 迂(yū) 3、愚公一家人为什么要移山?(用课文中原文回答) 点拨: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愚公一家移山成功了吗?是怎样成功的? 点拨:成功了,是靠大力神的帮助成功移山的。 文体知识 抽学生答,然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其特点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常用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 作者介绍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作品《列子》又名《冲虚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 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2

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本段交待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及位置。 方:方圆,面积。 仞:一丈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水之阳为北,水之阴为南;相反,山之阳为南,山之阴为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第二部分) 段意:愚公一家商讨并开始挖山。 且:将近。 面山:正对着大山。 惩:苦于。 毕力:尽力。 平险:铲除险峻的大山。平,铲除;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了解 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笔记。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

指:直接。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以:凭借。 献:提出。 曾: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效果。 损:削减,这里有“铲除”的意思。 如??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且,况且;焉,哪里。 诸:兼词,“之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荷:挑。 叩:敲、打。 垦:挖。 箕畚:用箕畚。 易:交换。 反:同“返”,返回。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第三部分) 段意:智叟和嘲笑与愚公的反击。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惠,同“慧”。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其,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