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物质文化与小学陶艺教学融合探索课题结题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疆非物质文化与小学陶艺教学融合探索课题结题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3017db33d4b14e852468c7

4、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制作工艺有难度,工具材料相对复杂的内容,用陶艺教学的形式开展,有利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全面、立体、深刻的理解与感受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选择和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通过与陶艺教学融合,并把它们编成教材,逐渐在学校推广,流传。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打造出我校的陶艺特色教育品牌。

六、成果实践效果 (一)、结合风土人情

新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存有大量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美术资源,我们以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为背景,结合陶艺教学,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以《游戏陶艺巴扎》课例(如下图)为例,这节课让孩子们通过陶艺的捏、揉、搓等制作中感到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陶艺学习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通过这节课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内涵,也启迪了孩子们的智慧,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润泽了孩子的心灵。

(二)、结合名胜古迹

5

把课堂又转移到喀什的建筑上,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景观的之美,以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考察研究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喀什高台民居》课例(如下图)为例,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特有的建筑风格,感受到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七、成果的特色与创新

在陶艺教学中通过对新疆非物质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美,以及创造出了生活美。反过来促进学生对非物质文的保护和探究。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创作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也形成了一个有着地域文化的特色陶艺教学。

(一)环境的创新与突破

美术教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创设诸多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时有一种新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创新学习环境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图

6

(二)、材料的创新与突破

在陶艺教学的材料使用上改变了以往的那种保守的思想,除了运用陶泥进行主题创作以外,还运用了麻绳、土陶花盆、草绳、软陶和建筑用材加气块等材料进行主题创作,从而使学生们在材料的使用更大胆,思维更灵活。例如《草原石人》课例(图1)使用的材料是加气块创作出的主题,这种材料能更好的表现出草原文化的神秘和内涵。《陶罐立柱图腾》课例(图2)使用的材料是麻绳、土陶花盆、草绳,同过这些多种材料的使用,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疆2千多年土陶文化和其他文化融合的魅力。《新疆人物》课例(图3)使用的是软陶,软陶色彩鲜艳,特别受孩子们的喜欢,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陶艺的兴趣与持久性。 (三)、展览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在展示改变以往以单个展示形式,而是以集体组合的形式和校外展示(图1、2、4),这样把环境和陶艺、新疆文化有机的融入到一起,也逐渐形成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7

【图1】

【图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