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教师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2年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教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333b18be23482fb5da4c2b

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园林。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二节 台湾

一、识图(在图中指出下列的地理事物): 城市与港口:A 基隆、D 台北、E 高雄 海洋、海峡:B 太平洋、C 台湾海峡 山脉:台湾山脉( 最高峰:G 玉山) 湖泊:P日月潭 河流:H 浊水溪

岛屿:I 澎湖列岛、J钓鱼岛 纬线:K北回归线 港口:L厦门,M福州 雨极:Q火烧寮

二、台湾的自然环境:

(1)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2)位置:①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临东海(台湾海峡属东海,多台风)。

②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属于热带、亚热带)。

③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 (3)地形地势:以山地为主(2/3是山地),东部为 山地 ,西部为 平原 ;东部台湾山脉的最高峰:玉山;地势东高西低。

(4)气候及气候特征:以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主;气候特征:湿、热。(中国雨极:火烧寮)。

(5)河湖:岛内最长的河流: 浊水溪 ;湖泊:日月潭(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河流特征:短、急。

三:物产丰富的宝岛:

(1)历史上,农产品以“蔗糖、樟脑、热带水果、木材,鹿皮”而闻名。 (2)森林资源:,东部山地被誉为“植物王国”,著名树种:樟树;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3)甘蔗和蔗糖产量大,因此被誉为“东方甜岛”。 (4)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多,因此被誉为“水果之乡”,如香蕉、菠萝等。 (5)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如布袋盐场。 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1)模式: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2)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 (3)台湾的“硅谷”: 新竹科学园区 。 五、人口民族与城市:

(1)以汉族为主,大部分人祖籍广东、福建省 ,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2)人口和城市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3)主要城市:最大的城市----台北市,最大的海港----高雄,第二大海港----基隆。 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地缘关系---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②血缘关系---台湾居民中,汉族占98%,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 ③文化渊源—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 17 -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识图:(能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特别行政区:A:香港特别行政区、

B:澳门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G:深圳经济特区、

F:珠海经济特区

铁路线:D:京九线、C:京广线、 临江靠海:H:珠江、R:南海 核电站:K:大亚湾核电站

二、位置:广东的东南部,毗(pí)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位于珠江入海口附近,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三、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临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 。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3)著名的侨乡、临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4)发达的农业。

(5)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

(6)缺乏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源和矿产。(建设核电站、西电东送工程)。 四、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1)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2)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3)生态农业模式与特色:基塘农业(具体形式如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五、香港与澳门:

(1)香港位置:珠江口东侧,临深圳经济特区;历史:1997年7月1日回归,被英国统治达150多年;支柱产业:对外贸易。

(2)澳门位置:珠江口西侧,临珠海经济特区;历史:1999年12月20日回归,被葡萄牙统治达400多年;支柱产业:博彩业和旅游业。

(3)香港有深水良港---- 维多利亚港,条件优于澳门,经济发展快。

(4)香港地位:仅次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有“购物者的天堂”之称。

(5)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联系:港澳(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地价、廉价的劳动力)

(6)香港的“上天入地”向天空海洋要空间,弥补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前店后厂”的经济发展模式。

- 18 -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四节 黄土高原

一、范围与特征:

(1)位置与范围:东起A:太行山,西至乌鞘(qiào)岭(祁连山东侧),北起古长城,南到B:秦岭,主要包括C:山西省、D:陕西省、E:宁夏回族自治区、F:甘肃省等

(2)特征: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表特征:沟(ha)壑纵横。

(3)成因: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 二、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①黄土结构疏松;② 多暴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人为因素:③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

(2)治理:依靠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区域特色经济;③丰富产业结构;④加强同外界交流与合作) 三、开发与利用:

(1)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干旱和水土流失。 (2)矿产资源:

①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三省接壤的地区被誉为“乌金三角”, 该地区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②主要煤矿:H:山西大同、J:陕西神府、I:内蒙古东胜等特大型煤矿。

③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的措施:A转化为电力输送出去、B转化为煤气输送出去、C以原煤的形式运出去。

- 19 -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 ④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水田和旱地的界线 ⑥南方和北方的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B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 (注意:青藏地区而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在西北地区,而黄土高原在北方地区)

(3)主要地形区分布(14大)与四大区域的关系:南方4大;北方5大;西北3大;青藏2大(要知道地形区名称位置)

三、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主要种植业区:引黄河水灌溉,如“塞上江南”( 灌溉农业)。 引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如河西走廊(绿洲农业)。

(3)植被:(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出现”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及原因:降水) 四、青藏地区:

(1)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属高寒牧场。 (2)主要种植业:小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谷农业)。

五、四大地理区域特征: 比较项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主要地形 丘陵、山地 平原、高原 盆地、高原 高原、山地 主要地形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青藏高原、区 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盆地、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高原 东丘陵 地 熟制 一年二熟到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东北平原春小麦、 青稞 华北平原冬小麦) 主食 大米 面食 经济作物 茶叶、甘蔗、`油菜 棉花、甜菜、花生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水果 亚热带水果:柑橘 温带水果:苹果、梨等 热带水果:香蕉、波萝等 民居特点 通风散热,利于排水 防寒保暖 屋顶平坦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