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测试题AB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测试题AB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66c2e555270722182ef753

3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__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2、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

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F=_____________;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能________。

33、某同学用一支最大刻度是5 N的弹簧秤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去掉最后一次600 g砝码后,指针回到了0、5 N的读数处、

标 号 砝码质量(g) 弹簧秤读数(N) 1 100 1.0 2 200 2.0 3 300 3.0 4 400 4.0 5 500 5.0 6 600 已无刻度可读 问:(1)该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的有一处错误,请写出这处错误的标号:___,这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实验的数据中能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 ______ 比。

5

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g取10N/kg)

34、如图所示,利用滑轮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若绳子自由端拉力F = 90N,物体A重150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

(1)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多大?

(2)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物体A移动多远?

2、如图所示,灯的质量为3kg,灯挂在水平横杆的C端,O为杠杆的支点,水平杆OC长2 m,杆重不计,BC长0.5 m;求:

(1)灯的重量;

(2)要使水平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B点上的动力至少多大?

第13章

一、1-5:BCCDA 6-10:ABBDDD 11-15:DCCCC

二、16、重 竖起向下 17、正 10N/kg 18、力 长 19、100 10 20、20 20 21、500 竖直向上 22、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23、20 B 24、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25、5 0.4 26、20 10 三、(略)四、30、(1)丙 (2)乙 (3)匀束直线 31、(1)右 (2)右 2 32、(G+G0)/2 省力 33、(1)6 被测物体的重力大于弹簧秤的量程 (2)正 五、34、(1)270N (2)1m 35、(1)30N (2)40N

6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下列物体的重力,估计错误的是( ) A.一个苹果的重力大约是1.5 N B.一只鸡的重力大约是15 N

C.一本物理书受到的重力大约是30 N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00 N

2、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C.往墙上敲钉子

D.往前推桌子

3、.竖直上抛的小球离手后,还会向上运动,此时小球受到的力有( ) A.抛出力 B.抛出力和重力 C.惯性力、重力和空气阻力 D.重力和空气阻力

4、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7

5、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6、.某人用力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A端,F始终与直杆垂直,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直杆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小 C.F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7、要使如图所示的杠杆水平平衡,可采取的做法是( ) A.支点两端各减少一个钩码 B.支点两端各增加

一个钩码 C.支点左端增加一个钩码 D.支点左端减少一个钩码 8、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

9、下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钢丝钳 B. 起子 C羊角锤. D.镊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