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考前突击(有无原题,我不说,你懂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考前突击(有无原题,我不说,你懂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6cefe9ad51f01dc281f13e

《思修》(二)(第五章——第八章)有考试原

题哟!

营销二班:潇湘靖麟作答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 B )。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2、“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指的是( A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 C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 C.法律 D.守则 4、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有( B )。

A.遵纪守法 B.弃老溺幼 C.文明礼貌 D.助人为乐

5、( A )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C.《环境保护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6、( D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7、( D )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 《集会游行示威法》 C. 《环境保护法》 D. 《道路交通安全法》 8、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 )。

A.有序的公共生活 B.道德 C. 法律 D.生产 9、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10、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C )。

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3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 ABC )。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精神

2、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 AD )。 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C.公共生活从来没有超过私人生活的限制

D.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有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BCD )。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4、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ABD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5、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ABC )。 A.参加志愿者服务 B.参与防艾宣传活动 C.做义工 D.做家务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1-P122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31-P133

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哪些?P133-P135(5个)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公共生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大课堂,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讲,首先,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其次,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再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 最后,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5分,第二小题10分,共15分)

1、大学校园里的怪现象:

《中国教育报》报道说,当前一些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教室脏得无法进入,课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