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807f2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a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三十、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八下P102)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三十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下P112)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补充: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与联系?

时间上: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内容上:①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同时留给地主一块应得的份地,自食其力。这是第一次分田地。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剥削,但仍然属于私有制,因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农民所有。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就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家,农民保留使用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集体的帮助。而在所有制上,就把土地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公有。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要组建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吃公共食堂,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数目都收归公社所有。这样农民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保留的使用权也被收归公社,农民只是按照安排劳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改之后的第二次分田。“大包干”就是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土地使用权再次交给农民,但是土地所有权还是归集体公有。所以说土地公有制和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只是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支配权。在向国家集体交税之后,农业收获归自己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几次变化

①所有制上:土地改革(农民私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

②所有权上:土地改革(农民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公

13

有)→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公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公有) ③使用权上: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拥有)→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

正是因为土地的使用权的变化,农民对土地支配权的得失导致这几次改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体意义见课本),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使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支配权,并且给农民生产以帮助,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将土地的支配权收归集体,搞平均主义,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历史年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 1949——1952(三年经济恢复)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邱少云、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拔地界碑,分田地)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阿沛阿旺晋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

协议》)

1953——195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民入社、生产合作社、赎买、公私合营)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轧钢厂、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三条公路)

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宪法》) 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十年

1956年,中共八大(刘少奇报告,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起炉炼钢、亩产万斤、公共食堂、人民公社)

1966——1976,文革十年(大字报、批斗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刘少奇被迫害、毛泽东

语录、红卫兵、上山下乡、知青、林副主席、江青)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两个凡是、改革开放)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 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84年,十四个开放城市

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中共十三大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