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时跟踪检测十三新人教版必修7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时跟踪检测十三新人教版必修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8b0aa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6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对生物膜的结构叙述最科学的是( )

A.所有的生物膜均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 B.生物膜中的脂质全为磷脂,且呈双层排布

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在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 解析:选C 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位置有多种,但大多数是运动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决定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全部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原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此细胞可能是( )

A.人的肝脏细胞 C.酵母菌细胞

B.蛙的红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选D 如果磷脂单分子层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则说明该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具膜结构。四个选项中,D项为原核生物,无具膜细胞器和核膜。

3.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 )

A.CO2 C.K

B.O2 D.Na

解析:选C O2、CO2等气体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许多离子和一些小分子如葡萄糖等,可以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称为协助扩散,本题中的Na就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入该细胞;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4.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以下对胞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

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

解析:选D 由题意知,该物质进入细胞时,并非通过细胞膜;其原理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生理基础;膜分子的运动亦需要消耗能量。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物质的方式。

5.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能量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解析:选D 图1中丁是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故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通道蛋白,因此不消耗能量。由图1和图2可知,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6.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如下图),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可用作转基因研究或制备药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靶向给药

B.防止免疫系统识别脂质体,需用某些化学物质修饰 C.甲为脂溶性药物,乙为水溶性药物 D.脂质体能与细胞膜融合,胞吞进入细胞内

解析:选C 甲接触亲水性的磷脂头部,为水溶性药物;乙接触疏水性的磷脂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2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7.(14分)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的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①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填“吸收”或“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填a~e)表示。

③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__(填a~e)表示。

(2)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的结构特点。

解析:(1)①图2中的曲线甲表明吸收物质的数量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成正比,没有饱和现象,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分析曲线乙可知,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之后,仍能吸收该物质,可见细胞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该物质,并且在Q点出现饱和现象,此时细胞供能不足,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②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推知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a表示。需注意的是a、e两过程均为主动运输,但是a为膜外物质向膜内的运输(吸收),e为膜内物质向膜外运输(排出)。细胞的内、外侧可依据糖蛋白的位置来判定,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2)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1)①自由扩散 能量供应 ②吸收 a ③c (2)胞吐 流动性

3

8.(12分)(1)人工脂质双层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________。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___。

(2)将等量的NH4、PO4、K、Ca共同置于5 000 mL水中,再放入新鲜的水稻根,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

项目 减少量

①上述四种离子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比K减少量明显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前后对照,不难发现缬氨霉素在K运输中的作用;通过与K运输的条件相互印证,可以确定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2)生物体对某些离子的吸收是具体有选择性的,其选择的功能受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和条件下,水稻根对Ca的吸收量为97%,而对K的吸收量仅为72%,这表明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Ca的载体蛋白多于运输K的载体蛋白。

答案:(1)协助扩散 缬氨霉素能作为K的载体,专一地运载K通过人工膜 蛋白质 (2)①根的吸收 ②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Ca的载体蛋白多于运输K的载体蛋白

+3-+2+

水 0% NH4 83% +K 72% +Ca 97% 2+PO4 84% 3-2++

++

2++

2++

++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