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8c9b6a7fd5360cba1adb4d

古诗鉴赏三: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其中表现手法广义上也和表达技巧相似,所以中学阶段我们不作区分。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举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借景 此处又分融情于景如《天净沙·秋思》;情景交融如“感时花溅泪”;触景生情如《题菊花》 抒情 间 接 抒 情 托物 如《石灰吟》、《竹石》 言志 借事 如《赠汪伦》、《卖炭翁》 抒情 借古 如杜牧《赤壁》、刘禹锡《台城》 讽今 用典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情 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手法简介 侧面描写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正面、侧面 出,也叫侧面烘托。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烘托/渲染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动静结合 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虚实结合 写所感。诗歌中的“虚”包括: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④对面落笔。⑤抽象之物 白描 工笔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视角的变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化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声色结合 作者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去描写事物。有时候也有触觉角度的描写 点面结合 点是最能显示人事物景的形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是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 喻 比 拟 对 比 借 代 夸 张 对 偶 设 问 反 问 双关 用典 表达作用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更加趣味性,含蓄。 加深意境,引人联想、耐人寻味、丰富表达内容。 四、构思技巧 构思技巧 抑 扬 铺 垫 伏笔照应 以小见大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作 用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使用了什么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3、谈作用/析效果/表感情(这种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 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 《马诗》借物抒情,(第一步)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第二步)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第三步);

《南园》直抒胸臆,(第一步)连用两个反问句,(第二步)表达了自己急切的杀敌报国的愿望和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第三步)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诗中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 答:

【参考答案】:①第二联运用了拟人手法。(答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也对)

②诗中将人的感情赋予芳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断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牵绊着马蹄,不忍离去,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连自然之景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人呢?

③诗人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第二步)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第三步)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①罟(ɡ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友人所去之地。 问: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独特之处?

答案: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想象和比喻,②将自然界的春色比作心中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直追随友人归去。③春色无边,相思无穷,气魄宏大,感情浑厚丰富。写离情而不伤感,形象丰满,基调明快。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