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项目可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龙虾养殖项目可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926df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e

(3)春季投放幼虾模式。2—3月份投放2—4厘米的幼虾2-4万尾,投放幼虾前按前述的池塘清整的标准对池塘要进行消毒、清整、除野、移植水草,并培肥水质,投放幼虾后还要适时追施发酵过的有机草粪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初期水温较低,水深宜保持在30一60厘米,使水温尽快回升;后期因气温较高,应加高水位到1米以上。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以上,30℃以下,最好在26℃-28℃。在夏季的高温时期,有条件的还可在池边搭棚或在水面移植水胡芦等遮阴。每天投喂2~3次,早8:30-9:30投喂一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0%。下午17:00-18:00投喂一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晚上23:00~24:00投喂一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重的3%~6%灵活加减。投喂的种类有鲤、鲫鱼的饲料,麸皮、饼类、谷粉、玉米粉,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投喂沿池边浅水区呈带状投撒,除投喂饲料外.还要投放腐熟的牛粪,水草及鱼肉、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牛粪每半个月每亩投放50~100千克,分成4~6堆,均匀施放在池塘浅水区与深水区交界处,并没于水下,不要露出水面。除前述的池塘植草模式)外,可在池塘中部移植一些漂浮性的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竹子固定范围,勿使其随风飘动。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草堆,每8~10天检查一次,加以补充。动物性饲料的投喂要定点,且应尽可能多设一些定点,每亩每周3~5千克。每天巡塘2~3次,注意观察小龙虾的活动及摄食、生长情况,注意及时清除敌害。养殖前期每半个月加水一次,养殖中后期,应每周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和水色。

28

此种模式的捕捞方法与夏季放种虾和秋季放幼虾的模式不尽相同。一是地笼捕虾时间延迟到5月中旬开始,且应多放一些地笼。二是捕捞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且拉网捕捞和地笼诱捕要交替使用。春季投放幼虾的养殖模式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确保投放幼虾的质量。幼虾应来源于人工繁殖、人工培育池塘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离水时间应尽可能短,从市场上收购的幼虾大多不可用。②控制池塘水温。此种淡水小龙虾养殖模式,小龙虾的生长期与池塘的高水温时期重合较多,池塘水温应控制在20℃-30℃范围。超过31℃或更高,小龙虾幼虾即可能长成僵化虾(早熟、个体规格小)。控制水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水深和加水来解决。③每个池塘应配备增氧机,在水温过高、水中缺氧投气候突变时应开增氧机增氧。③此种养殖模式町实行轮捕轮放,一边捕大虾,一边放幼虾,效果较好。 5.7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体的PH过高或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不足而引进的营养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很多疾病都是上述两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大规格发生疾病的情况目前尚不多见。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由于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放养密度可能会加大,因此仍要注意加强疾病的预

29

防。

5.7.1 预防措施

坚持以预防为主,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⑴在放养虾苗前,养殖水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⑵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⑶加强池水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有条件的可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酸碱度平衡和溶氧水平,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

⑷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剂。

⑸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带水操作,避免离水时间过长,避免虾体挤压受伤。

⑹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法。 5.7.2 常见疾病治疗

在小龙虾疾病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NY 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操作。 5.7.2.1 甲壳溃烂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之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出现较大或较多空洞导致病虾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30

防治方法:

⑴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⑵饲养期间要足量,均匀投饲,防止因饵料不足引起争食或残杀。 ⑶发生此病,每立方水体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后的浸泡液全池泼洒。

⑷每亩用5-6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2-3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5.7.2.2 纤毛虫病

病原与症状: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聚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进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现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该病对幼虾危害较严重,成虾多在低温时候大量寄生。 防治方法:

⑴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⑵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天为一个疗程。

⑶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胺盐含量为50%)全池泼洒,用量为0.3mg/L。

⑷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