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94761614791711cc791783

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中学 王松

邮编 236136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实施合作学习时小组的落实,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及评价的方法,最后,根据老师们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出现的几个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 合作交流

一、 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学生的活动完全由老师调控和支配。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使课堂易于控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长期在这种单一、被动的条件下学习,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同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时代对公民提出的一个十分具体而重要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加强,很多事情很难由一个单独的个体独立完成,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

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课程必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 什么是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独立学习而言的,是指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表达与倾听,不仅使自己的想法、思路能更好的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2. 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质疑争辩中取长补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

3.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 合作学习的落实

1. 合作小组的构成与分工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把握好分组的方法与原则是能否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分组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宜差别过大,而各小组之间的情况尽量均衡。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

2

小组的人数可以相对少一些,以3~5人为宜,为保证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加讨论,可给每组成员进行不同的分工,如组长、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以防止在讨论时一些人旁观不语,插不上话,而另一些人垄断讨论过程,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成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学习任务认识不清。教师在讨论之前要帮助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判断。

3. 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与要求

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强调个人责任感,并对其他成员进行鼓励与支持。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4. 小组活动的评价

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很难保证各小组都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各小组讨论时应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在总结时加以评价。准确、及时的评价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增加合作交流经验、增强小组凝聚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 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用于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可用于“课题学习”、“实习作业”或“阅读材料”等。合适的合作学

3

习的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

1、学生不能马上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学生通过群体的努力应该能够基本获得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个体而言应是可以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是可以起步的;

3、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尽量具有多样的解决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对于问题多样的表述与交流。

六、 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1、 合作学习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对那些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各自独立运算就可以得出结果的,就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不需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2、自主学习要把时间都交给学生

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老师只要把任务布置下去,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挑选讨论内容,自己确定讨论方向,自己决定与谁讨论,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受年龄和水平的限制,离开了老师的引导,部分学生的学习可会失去方向,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完成,学习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出讨论问题,事后总结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最好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之中,以获得学生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为讨论后的信息反馈做好准备。

3、 有了合作学习,就不需要自主学习了

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独立学习。如果十分简单的内容,学生各自独立学习可以获得的知识也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而得出,不仅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4

相反,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所以,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活动时,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经过自己思考而得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创新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2

马复、章飞主编.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张行涛、郭东岐主编.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