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951bbcec3a87c24028c4d7

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

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2.图B-1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 图(选镇“甲”或“乙“)

为体温计,其示数为 ℃。

甲 乙

图B-1 图B-2 图B-3

3.图B-2所示是沙漠中仙人掌的照片,我们发现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这种结构

主要是为了 ,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长。 4.红外线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5.植物的光合作用把 能转化为 能;湍急的河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能。

6.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它的物镜的焦距很 ,目镜的焦距较 。(选填“长”或“短“) 7.寒冷的冬天,在公交车上用手直接抓塑料扶手与直接抓金属管相比,就热学方面

来说,前者感到 ,后者感到 (选填“凉”或“不凉”).请你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 。

8.图B-3所示是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属于 镜;B属于

镜;C属于 镜,其作用是 。

9.验钞机就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 的原理制成的。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0.如图B-4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

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图B-4 图B-5

11.如图B-5所示,小明用实验室的温度计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

确的是 (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会消失,在 “白气”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升华液化 B、汽化升华 C、汽化液化 D、液化汽化

13.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14.图B-6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

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图B-6

15.各种频率的光使物体发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下列几种光中使物体发热本领最强 的是 ( ) A、黄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红光

16.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 本色光是 ( ) A、红、橙、黄 B、黄、绿、蓝 C、橙、紫、红 D、绿、红、蓝

17.甲、乙两个同学沿同一路径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速度分别为3.5 km/h和

1m/s ,则最先登上山顶的是 ( )

A、甲 B、乙 C、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18.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 cm,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小于12c 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无法判断

19.图B-8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 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

将光屏 (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0.完成图B-9中的光路 图B-8

图B-9 图B-10

21.图A-10是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A′B′,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

出物体AB。

22.如图B-11所示,一个不透光的容器

底部的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起初,容器中没有水,青蛙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B-11(a)所示,然后在容器中灌满水,仍在P点的青蛙视野范围是否变化?请在图A-11(b)中图示说明。

图B-11

四、实验与简答题(每空2分、26题7分,共23分)

2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B-12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

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

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入射角θ1 折射角θ2 10° 20° 30°

40° 6.7° 13.3° 19.6° 25.2° 图B-12

2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右上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

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一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折射角与入射角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

(2)

25.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

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如图B-13所示, 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 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将该装置放入热水 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 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1 图B-13 方案2 26.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日记中的摘录:

4月25日 星期六 晴

烟花三月,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湖滨公园。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

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

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的?远眺五亭桥,湖水倒映着她美丽的倩影,这 平静的水面能真实地映照出她的脸庞吗? ??

黄昏,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让人眼花缭乱,这万点金光来自何方?

还有那挺拔秀丽的白塔,沐浴在金光之中。咦!它的影子怎么这样调皮,比中午 时长出许多? ??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摘录”的内容都属于 现象.

(2)假如你就是与这篇日记的作者一起相约去湖滨公园的同学,请你为日记中的

“??”补充两个物理现象或提出两个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