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c2507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22

1.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的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第1页/共17页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4 估算................................................................ 1课时 5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9、第10页)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的),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重点:正确口算。

难点: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 生:因为他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啦!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第2页/共17页

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你能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吗?该怎样列式呢?

生:要求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只要把一年级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就可以了。我们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所以算式是35+34。

师:你会口算吗?试一试,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口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口算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把34分成一个整十数30和一个一位数4,先算出35+30=65,然后再算65+4=69。

生2:我是把35和34都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这样35分成30和5,34分成30和4,然后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30+30=60;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5+4=9,最后把它们的和相加60+9=69。

…… 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算法的统一。 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谁会列式?

生:我们已经知道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所以要买的车票张数就是这两个班的人数和,算式是39+44。

师:谁能很快算出结果?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生2:我们还可以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出70+13=83。 ……

只要学生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 2.教学“做一做”。

师: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法:

生1:三年级一共要买的车票数就是三年级两个班的人数之和,33+36=69(张)。口算的时候可以先算33+30=63,再算63+6=69。

第3页/共17页

生2:要算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要把四年级两个班的人数相加,36+38=74(张)。口算的时候可以先算30+30=60,6+8=14,再算60+14=74。

生3:模仿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问: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算式是41+42=83(张),也就是说五年级一共要买83张车票。

【设计意图: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A类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75= 37+24= 81+11=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

B类

一辆玩具汽车29元,一辆玩具坦克47元,如果这两样玩具都买需要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75 90 61 92 B类

29+47=76(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1)班35人 一(2)班34人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二(1)班39人 二(2)班44人 35+34=69(张)想:35+30=65 65+4=69

三(1)班33人 三(2)班36人 或 想:30+30=60 5+4=9 60+9=69 四(1)班36人 四(2)班38人 五(1)班41人 五(2)班42人 六(1)班39人 六(2)班43人

第4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