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报表-年报-主要指标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乡镇统计报表-年报-主要指标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fb605c4b73f242336c5fff

险。部分地区推行的不分农业和非农业户籍的综合保险,也列入本指标。 115、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指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项目的人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指2000年以来,由政府推行的面向农业户籍人口的合作医疗制度。

116、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年末本乡镇居民享受建立在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或集体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费用的人口数。

乡(镇)建成区情况

117、建成区占地面积:建城区一般指镇人民政府所在的居委会和与该居委会联成一片的开发区所辖地域范围;没有设置居委会的镇以镇人民政府所在的行政村所辖地域为建成区范围。对于乡镇合并后原乡镇政府所在建成区的所有指标都要统计在合并后的乡镇建成区内。建城区所辖范围内的面积为建城区面积,包括城镇建成区和与建成区连成一片的开发区的面积。其中含有国有土地面积和集体土地面积。建成区面积以镇人民政府建设部门(或规划部门)提供的范围为准。

118、工业园区面积:指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统一划定、成片开发,总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119、建成区绿化面积:根据《城市绿化条例》规定,镇区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绿化面积之和。

120、建成区总户数:指年末实际居住在建成区范围内的住户总数,包括单身户、家庭户和各种类型的集体户。常住户口径,含乡村户数和城镇户数。

121、建成区总人口:指年末实际居住在建成区范围内的总人口数,为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之和。

122、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年末建成区域内居住一年以上登记在册的人员。

123、建成区从业人员数:指建成区总人口中的所有从业人员,以及户籍在外地的乡镇工作人员和乡镇企业外来打工人员。包括从事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管理及其它辅助劳动的人员。

124、建成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指建成区内从事二三产业人员。 125、区企业营业收入: 指建成区域范围内各类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

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实现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副营业务收入及投资收益等。

126、自来水普及率:指建成区人口中使用自来水的人口占建成区总人口的比重。

用水普及率=建成区用水人口数/建成区人口数×100%

127、生活用燃气普及率:指建成区人口中使用燃气(包括人工煤气、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的人口占建成区总人口的比重。

用气普及率=建成区用气人口数/建成区人口数×100%

128、有线电视入户率:指建成区内安装有线电视的户数占建成区总户数的比率。

129、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指统计区域内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其中居住区级公园应不小于1万平方米,街道游园的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100%

130、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13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报告期内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报告期内垃圾产生量×100%

132、年末道路铺装面积:指年末已经铺装过全程性硬化(柏油、水泥板路)干道、高速公路、工业区道路和住宅区道路的总面积。

133、人均住房面积:指建成区内人均自有或租用的住房面积。其中:住房面积包括房屋中的起居室、厨房或放置灶具的地方包括在内,但不包括仓库等作为生产用途房屋面积。

134、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报告期内生活用水总量/报告期用水人口×1000/报告期天数。

135、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人均年生活用电量=报告期内生活用电量/报告期用电人口。

136、互联网上网用户:指建成区所辖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住户安装的互联网的用户总数。

(二)村基本情况

1、地势:指本村地域内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平原包括平川、平坝、湖区和牧区的草原等;丘陵包括半山区、近山、浅丘等;山区包括牧区草山。如果本村有多种地势特征,按照主要特征填报,主要特征以每种地势所占的面积进行确认。

2、灌溉主要水源:是指本村农田水利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指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雨水等水源,地下水包括自然泉水和井水等水源。如果本村没有灌溉水源,则选第三个选项“无水源”。

3、村内主要道路:是指本村地域内的主要道路,如通向各自然村的道路,村中心和主要聚居点的道路路面铺设的材料品质状况,路面状况包括水泥、柏油、沙石、砖石板及其他路面。不包括进村公路在本村地域内的路段。

4、生活使用主要能源:指村内居民为了做饭或取暖所使用的是那种能源,如沼气和太阳能。

5、自然村个数:指在农村地域内由居民自然聚居而形成的村落,自然村一般都应该有自己的名称。自然村与行政村在地域上往往会相互重叠,如果一个自然村包括多个行政村,按一个自然村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包括多个自然村的,按实际自然村个数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没有明显的聚居现象,可将邻近的确20户左右的住户组合成一个自然村。自然村的划分应该遵从当地的习惯划分方法。

6、通电的自然村:指能用电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村。 7、通电话的自然村:指能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外界联系的自然村。 8、通公路的自然村:指在公路从外部通达到自然村。公路是指通行汽车、拖拉机的道路。

9、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是指安装了有线电视接收装置,并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10、通自来水的自然村:通自来水的村指行政村内通自来水的自然村数。 11、完成改厕的自然村:指自然村内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粪坑、旱厕、简易厕所,大多数或全部居民使用带有化粪池、沼气池或三隔池厕所,部分居民使用公共厕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点场所作为倾倒粪便的场所。

12、垃圾集中处理的自然村:指本村地域内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管理。

13、年末拥有耕地面积:指年末本村拥有的所有耕地面积之和。包括已承包给本村村民的土地,以及出租、承包给其他村民或单位的耕地和集体经营的耕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小于1.0米、北方宽度小于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14、水田面积:见《农林牧渔综合报表制度》解释。

15、土地流转面积:是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当年内本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16、年末户籍人口:指年末户籍登记中被指明户籍登记地址在本村的人口数。按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填写。

17、年末常住户数:指村范围内的所有常住户总数,以年末实有统计数为准。 18、年末常住人口:指村常住户中符合常住条件(见《乡、建制镇基本情况》)的所有人口,以年末实有统计数为准。常住人口解释见《农村住户调查方案》。

19、外来人口:指户口虽在外地,但在本地常住的人口。 20、村从业人员:按农林牧渔业综合制度解释。

21、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指在村范围内的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员数。

22、离开本乡镇外出打工人数: 指本村从业人员中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6 个月以上的劳动力。不包括由于婚姻关系、考取大学、中专等院校和参军而离开的人员。

23、卫生室: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经县及以上医疗主管部门许可,由各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