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2)—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2)—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01a53b376baf1ffc4fadd4

第 周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2)——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描述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和道德素养的双重角度,认同公共场所照顾老年人的行为。 2、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3、在观察、探究、制作活动中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能力

1、在实验中进一步掌握探究能力(如根据结果推导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法、探究实验法、研讨法。 教学准备:

长骨、大鱼的肋骨(每组至少三根,提前布置学生准备)、酒精灯、解剖盘、镊子、解剖针、培养皿(装15%稀盐酸)、清水(装烧杯里)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实验导入

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鱼肋骨,用力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指出: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导入探究活动。

二、实验探究 操作实践

(一)、提出问题:骨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二)、作出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三)、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1. 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第 周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2. 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3.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四)、实施实验:注意事项 1. 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

2. 安全使用盐酸,不要把盐酸溅到手上、桌上, 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 3. 检查并认识实验用具。

4. 观察时要仔细,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操作项目 Ⅰ 实验 方法 结果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Ⅱ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把材料轻轻的拉扯,再鉴别 结果 (五)、分析实验现象: 煅烧鱼骨实验: 1. 骨在燃烧过程中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2. 可以燃烧的部分和不能燃烧的部分分别是什么? 3. 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有什么特性?与骨的什么特性有关? 稀盐酸浸泡鱼骨实验: 1. 鱼骨放入盐酸后,看到了什么现象?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能溶解的物质和不能溶解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4. 不能溶解的物质有什么特性?与骨的什么特性有关?

(六)、得出结论:骨由脆硬(硬的特性:去除了无机物的鱼骨柔韧,没有了硬的特性,所以无机物有“硬”的特性。)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

(七)、反思:你组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总结、巩固、扩展 1. 骨成分组成及其特性。

2. 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的骨成分特点 。

方法 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 对折弯曲 不做处理 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 实 验 组 对照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有机物 占1/3 多于1/3 少于1/3 无机物 占2/3 少于2/3 超过2/3 骨的特性 既坚固又有弹性 柔韧、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变形 硬脆、弹性小,易骨折 成人 儿童少年 老年人 3. 知识应用。讨论:为什么常言道:少年易驼背、老年易骨折? (少年骨柔软;老年骨硬脆。青少年注意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关爱老人。)

老年人易骨折原因何在:

一个人的高矮决定于他的下胶骨和脊按的长短。我们常听人家说:今这个孩子又长高了。”其实,他们是在说这个孩子的骨头增长了。人的骨头不但会长,它的质也会发生变化。

婴孩刚生下来,骨头都是柔软随。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的骨头也就伸长、变粗和变硬。从婴孩到成人,骨头每天都在长大,直到定型为止。成年人的骨头比较坚韧,而老年人的骨头脆而硬。由于老年人的骨头又脆又硬,所以,容易发生骨折。为什么老年人的骨头会又脆又硬呢?

骨骼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无机物以钙盐为主,而钙盐中又以磷酸钙最多,其次是碳酸钙,氯化钙和氟化钙很少。无机物使骨骸具有坚固性,在成人纳占三分之二。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骨粘蛋白),使骨具有弹性,在成人约占三分之一

骨骼定型以后,组成骨骸的各种成分仍然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钙盐的比例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老年人骨头中的无机物相对增多,并且碳酸钙大大增加,而磷酸钙却相应减少,具有弹性的有机物所占的成分逐渐降低,所以,他们的骨头变硬变脆,容易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