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定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诗三首定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106110f8c75fbfc67db20f

高一语文2组必修3导学案 编制日期:2014/3/5 NO. 10 编制人:李英 备课组长: 学科组长: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3,诗歌鉴赏指要

【学习重点与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和讨论。

(2)基本要领: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④

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二.背景介绍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公元755-公元763)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自主学习】

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近体诗知识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合作探究】

一、赏析《秋兴八首》(其一) 1、翻译诗歌大意

1

高一语文2组必修3导学案 编制日期:2014/3/5 NO. 10 编制人:李英 备课组长: 学科组长: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2、本诗是作者寄居夔州所作,“秋兴”即因秋感而寄兴(xing)之意。那么,作者首、颔两联中写到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怎样的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景: 特点: 作者情感: 3、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5、尾联注读:

①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②砧:捣衣石,本诗中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游子的愁绪。

问题:诗歌的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二、赏析《登高》 1、翻译诗歌大意

2、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来描写?

3、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用什么词语修饰的?

4.颈联中“悲”是关键字,请结合“做客”“登台”两词分析作者的悲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