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14c939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e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法与问题法,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1.搜集介绍作者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的相关资料。 (1)作者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其

1 / 8

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3)资料演示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 教师引入评价——何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不仅有着美好的景,还有深刻的理、感人的情,是景、理、情的完美融合。

3. 搜集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了解古典诗词中意象的作用。(每人最少写三句)

4. 读懂诗歌 (1)字音辨识

滟滟( )芳甸(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扁舟( )

扁担( )徘徊( )( )砧上( )碣石( )潇湘( )( ) (2)词语释义

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

2 / 8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和同学合作,请用散文语句,将诗歌中跳跃的内容整体连接起来。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生。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荡漾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生成。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那洁白的光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想白霜一样从空中泻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照得江畔的白沙一片连成。 江水、天空浑然一色,没有半点灰尘,明亮的空中只挂着孤月一轮。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那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时最初照耀着那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那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永恒。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流水声声。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青枫浦上的思妇不胜忧愁,伤心失魂。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心有遗恨? 可恨呀楼上徘徊的月光,老是映照着梳妆台前的离人。

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那愁人的月;虽然拂去短暂消失,可一下子它又回到了捣衣砧。 此刻互相望着月可却互相听不到声,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着你的身。

大雁虽能远翔,随月光飞渡您身边却不能,鱼龙虽善潜游,却游不到你身边,只在那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晚梦见花落悠闲的水潭,可恨啊春天过了一半,回家还不成。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殆尽,江潭上落月,如今又西沉。

斜月慢慢下沉,藏入海雾里啊,碣石与潇湘无限遥远,难见呀心上人。

乘着月光回家的不知有几人,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愁情,满江满树,叠叠层层。) (4)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 5.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月是古代相思之物,是跃动的生命的脉搏,在唐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穿越着时空,传递着情思。下面请同学们回顾有关月的诗句:

3 / 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旅夜书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诗歌美读

1.播放配乐朗诵,进入诗歌意境,体悟作者的情感。

朗读结束后,师生共同点评。得出这首诗应读出的“声美”韵味和节奏是: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妙(高亢)-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梦醒后的更加孤寂(悠长)。

2.可让学生配乐轻声跟读,以便更好的了解诗歌

三、释题: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重在写月) 四、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意象,并大略了解诗人写作思路

提问: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 回答:思乡之情。

提问: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是诗人站在滚滚滔滔的长江边岸时,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引发的,那么这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回答:运动的。

提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诗中有关月的句子,分析月的变化过程,画一幅月的活动变化图(生分组讨论画图,这时可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去画,画完后写上名字。)

提问:让学生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构思过程。

回答:从诗中“海上明月共潮生”悟出月亮在海平面升起(月升);从“皎皎空中孤月轮”画出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月悬),从“江潭落月复西斜”画出西斜之月(月斜);从“落月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