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14c939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e

摇情满江树”画出月落之图(月落)。 五、总结并提出问题

这幅图体现了诗人的思维过程,诗人就是以月为线索,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四个思维点,并且在思维的过程中融入了写景、议论、抒情等等。我们就以这幅“月的流动变化图”为参照物,探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请同学分小组讨论问题(时间五分钟):

(一)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欣赏诗的景物美)(第一小组的同学解决,写在导学案上)

1.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2.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总结: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同学们的理解非常透彻,文辞描述也很优美!

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请学生齐读这一节“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生齐读)

(二)在美丽伟大的自然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领悟诗的哲理美)后想到了什么?(体会诗的情感美)

1.提问: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第二小组的同学解决,写在导学案上)

回答: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5 / 8

(哲理意蕴不一定要明确下来,允许多元化的解读。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概括小结:诗人眺望空中孤月,思想飞跃,飞跃出前人思想的束缚,去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奥秘,也就自然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而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2.提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回答:学生齐读诗句。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

3.提问: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要求结合诗句阐释。 回答: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__月__”来___烘托__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__拟人_化,“__徘徊__”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_。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_落花、流水、残月_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_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_凄苦寂寞_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_沉沉_”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_无限_”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总结: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者自然结合,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其中“月”贯穿全诗,形成“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一幅运动的图景。月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结,即“月亮情结”。在月亮身上,寄托了多种情感,如“团圆”“离愁”“相思”等。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总结月亮这一意象特点。

六、思考: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

6 / 8

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共同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采用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这首诗结合题目从月升写到月落,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离别之情。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癈。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七、思考: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也可谈谈自己的感悟)

明确:自然景物是永恒的,人类也是永恒的,人类的情感是不会随个体生命的消失而消逝的,而作者的这种相思之情、思乡之情、对人生的感慨之情也不会随作者的生命消失而消逝,它会穿越时空,永恒不已的,也就是情永恒,所以这首诗唱出的是永恒的主题歌,人类虽然能代代绵延不已,但作者还是看到了对个体生命而言的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应该是怎样看待人生的呢?我从网络上看到这样一首感慨人生的诗:人生是一场斗争,面对它;人生是一首歌曲,歌唱它;人生是一场冒险,挑战它;人生是一次机遇,抓住它;人生是一个目标,实现它;人生是一次使命,完成它:这就是人生,过好它。这就是人生,过好它。这是作者穿越了时空,和我们发出的共同呼声。 八、自主建网

通过学习本课,你能总结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吗?

7 / 8

明确: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九、因人训练

诵读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结合张若虚、刘希夷的诗和你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找出此诗中与《春江花月夜》抒情方式相似的句子。

明确:(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与“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情感寂寥的兴叹,人世沧桑的感慨。) 十、知能提升

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课后完成) 1.教学例题

(1)全班学生分三组比赛列举有关所选意象的诗句。规定时间内列出最多诗文的获胜。 (2)全班分析意象在具体诗句中蕴涵的情感。 (3)综合概括意象的一般寓意。 2.教师评价总结。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4.爱情——花前月下 B.江水:

1.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2.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 C.落花:

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