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2b73ca04a1b0717fd5ddf9

第七课 新的实验

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 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 投影仪、多媒体播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

(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

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 对比:

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

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

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 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 →

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

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 → 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 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二、授课

1、 新的形体理解:

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 [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

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 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

25

[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 2、 新的创作方法:

欣赏:Ferce Cako的《SICAF Soule 2003》 [思考]

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

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 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艺术作品的传统载体多是纸张、画布等物质实体,而该作品采用了光束这种新的载体形式,通过实物投影仪和光转换投影仪设备的表现力将RGB状态下光的艺术显示展现在观众面前,配上音乐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形式。当然我们看到的不是?原作?,而只是原作过程的数字化记录。) 3、新的创作主题: [思考]

是否可以将照相机、印刷等现代技术能否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手段?为什么? (可以,独特手段的复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

(可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 欣赏: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玛丽莲、梦露》

(丝网印刷绘画实际上是绘画、摄影和印刷三种媒介的综合。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是用这种方法创作的。丝网印刷法的使用可以使同一幅作品被成百次地加以复制。同时,它也使沃霍尔可以随心所欲地选取现成的表现题材进行创作。不过,对于沃霍尔来说,这种方法的最为引人之处仍然在于,其不带个人风格的机器复制特征显示着,作品中的形象是未经艺术家心理的任何作用而直接呈现在画面上的。)

4、新的创作理念:

欣赏: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转瞬——医学菩提沙子坛场》

(整个作品是为了展现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

26

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是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而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似乎在告诫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5、学生实验性作品评讲(省略) 三、总结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

如何赏析实验性艺术?(番外)

有关专家建议,要以全新的角度来看。

一、实验性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它往往不拘一格地将多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综合起来,进行艺术构思。

二、实验性艺术未必是成品,它有可能是一种观念的表达,它或许会给应用领域影响。

三、作品不仅仅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有的作品更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敏锐的思考,提出问题。

四、有的作品是互动的,必须观众参与,方能体会其中三昧。当然,正因为是实验性艺术,所以作品也未必尽善尽美,但其意义正是在于激发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

27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 学会把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跟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立足分析美术家生活状态与环境因素,认识、分析、阐述美术作品的内涵、表现形式与技法特征。理解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与时代、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学会联系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培养学生立足人文精神,多元地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对梵高、丢勒、赵佶等画家生平做调查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我的自画像。

以漫画的形式提起学生兴趣,主题鲜明引入——这节课的内容是要介绍?自画像?。 提问:同学们觉得,老师这张画画得像自己吗?

二.授新

引入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⒈出示梵高一系列画像

提问:同学们知道画上的人是谁吗? 有哪位同学了解过梵高的生平事迹吗?

配合学生回答引出对梵高的介绍。提示自画像中画家注重的是对自己在精神上的表现。 ⒉出示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三人自画像。

提问:

(1) 画中的人物是正面还是侧面?

(2) 画面中,创作者是否暗示出其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暗示的?

引导:自画像这种形式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艺术家对自己的认识和角色定位。真蒂莱斯基是用的侧面像,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正面像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⒊ 画家不只会用衣着动作表达他们眼中的自己,有时候,也会利用一些场景。 出示《画室》和《宫娥》。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