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4月~2012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2002年4月~2012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2c86c16137ee06eff9182e

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

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 B ) A.周公B.孔子C.庄子D.荀子

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 C )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 9.春秋决狱始于( B )

A.秦B.西汉中期C.西汉后期D.东汉中期

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 D ) A.《春秋繁露》B.《淮南子》C.《新书》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 ) A.北魏B.辽C.唐D.金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B )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C.完全不同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D.完全相同 D.《新语》 D.重商抑农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A ) A.南宋B.北宋C.元D.明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C ) A.唐高祖 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C ) 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D ) A.完颜雍B.朱棣C.朱元璋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C ) A.惟齐非齐B.哀矜忽喜C.明刑弼教 D.杀无赦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C )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 B ) A.左宗棠B.张之洞C.曾国藩D.曾国荃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D ) A.大一统B.严刑重法C.天下一家 D.一秉于礼 21.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 A ) A.康有为B.魏源C.梁启超

D.张之洞

22.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 A ) A.去“九界”B.轻刑C.讲文明

23.“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 D ) A.李鸿章、张之洞 C.康有为、黄遵宪

B.张之洞、袁世凯 D.康有为、梁启超 D.用严刑

24.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 C ) A.京师同文馆 C.京师法律学堂

B.京师大学堂 D.京师法政学堂

25.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 B ) A.因势变法

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

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D.广收人才

26.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 A ) A.“体”完全相同 C.“体”部分不同

B.“用”完全相同 D.“体”、“用”皆同

27.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C ) A.“徒法不足以自行”

C.“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28.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D ) A.明分使群 C.暴君放伐

B.兼相爱,交相利 D.有治人,无治法

29.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 D ) A.沈家本B.梁启超C.孙中山D.章太炎

30.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 B ) A.满族人B.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清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CD ) A.老子B.鲍敬言C.庄子D.王弼E.贾谊

3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CDE ) A.周公B.管仲 C.孔子D.孟子E.荀子

3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CD ) A.无法

C.任法和任人背离 E.井田被废

3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DC ) A.曾国藩B.谭嗣同C.章太炎D.张之洞E.沈家本 3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BE )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E.强调“主权在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B.主张“直接民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 B.郡县不行 D.执法宽严不当

36、“道法自然”:是指《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顺应自然,遵照自然法则办事。“道”是宇宙万物的主体。除人定法以外,还有一种来源于自然的自然法,它广大无私,“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它永恒存在,“天长地久”。

37、定分止争: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商鞅认为,没有法以前,人人争夺,毫无限制,于是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这是法家对法的作用的论述,即法律具有确认和保护财产私有等级地位的作用,是法的等级性的表现。

38、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做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看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凡是符合《春秋》之义者就是“志善”,即使犯法,也不定罪;反之,如果违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恶”,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这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的弊端,它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

39、“国家以法制为先”:洪仁玕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将“立法制”作为治国之本,洪仁玕认为整顿法制,为“万不容缓之急务”,治国应“以法制为先”。主张“方法当”、“立法善”。一切制度应革故鼎新,因时制宜,“度势行法”。洪仁玕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二十八条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他要求“权归于一”,加强中央的领导,王侯不得各自为政;②经济方面。发展交通,发展金融事业,发展工矿业,邮政事业既可公办,也可私办。③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主张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设学堂,办报纸,开医院奖励慈善事业,办育婴堂、养老院。④对外关系方面。国与国之间自由通,平等往来。),试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0、《新学伪经考》: 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当时社会崇奉的《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伪经”,湮没了孔子的“改制之圣法”。旨在破除士大夫对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P61

答: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其根据还是“性恶论”。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较重视法的,他对法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1)法以礼为本。荀子生当乱世,认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但他认为法必须以礼为本。 (2)论法的作用。荀子重视法的作用,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律来赏功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