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计算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基坑降水计算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3a5d4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b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③完整井点,远离地表水体; ④L>50m。

2.7.线形工程双排井点计算模型

q?2?kMS…………………………………………………公式lnd?R10

?r?w2d对于双直线井排,当排距不大,可近似按单排井计算单井出水量, 其出水量为上式计算之半 适用条件: ①条件同上;

②井排位于无界含水层中。

2.8.线形工程承压非完整井计算模型

q?2?kMS…………………………………………………公式lnd?R11

?r?w2d对于双直线井排,条件同上 适用条件: ①非完整井点; ②其它条件同上。

2.9.线形工程承压—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

q??k??2H?M?M?h2?lnd?R…………………………………………公式12 ?r?w2d对于双直线井排,条件同上 适用条件:

①承压—潜水完整井点; ②其它条件同上。

word版 整理

2dlx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2.10.降水引起地面沉降计算模型

水位变化施加于土层的荷载引起土层的竖向变形属一维变形问题,因此沉降计算采用一维变形计算模型

s???P?Hi …………………………………………公式13

i?nEi式中:s———最终沉降量(mm);

△P———水位变化施加于土层上的平均荷载(KPa); Hi———计算土层的厚度(m); Ei———土层的压缩模量(MPa)

2.11.辐射井计算模型

Q??qn…………………………………………………………公式14 其中:.36Km2q?1?h2………………………………………公式15

lgR0.75l当h: q?1.36Km2?h2r>h时…………………………………公式16 lgR0.25l适用条件:①、远离水体或河流;

②、l=30~50m

式中:Q——辐射井总出水量(m3/d)

n——辐射管根数 q——单管出水量(m3/d) α——系数 m——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以下含水层厚度(m)

2.12.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

q?2??r?l?K15 ………………………………………………公式17 式中:l:过滤器有效长度m;

?:管井半径(m);

K:渗透系数 m/s 。

2.13.抗突涌验算公式:

?w ?

式中:H:承压水头,由含水层顶面算起,m;

h:基坑底部所需的最小隔水层厚度,m;

word版 整理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水的重度,kN/m; ?:隔水层土的重度,kN/m。

3

3

2.14.潜水群井干扰抽水任意点降深计算公式:

h?H2?Q1.366.K1????lgR?lgx.x??x12n?…………………………………公式19 ?n??式中:H:含水层厚度,m;

h:水头,m;

Q:基坑涌水量,m3/d;

xn:某点到各井点中心距离,m;

R:影响半径,m。

2.15.承压水群井干扰抽水任意点降深计算公式:

S?0.366Q?1???lgR?x.x??x……………………………………………公式20 12n??KM?n?式中:M:含水层厚度,m;

S:基坑水位降深,m; Q:基坑涌水量,m3/d;

xn:某点到各井点中心距离,m;

R:影响半径,m。

2.16.线形工程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算模型

2??l???k??2H'?M'?M'?????2???2?KTS???q?d?Rd?Rln?ln????rw2d?rw2dR…………………………………………公式21

SH'M'l/2Ml/2ThH对于双直线井排,条件同上 适用条件:

①承压—潜水完整井点; ②其它条件同上。

2.17.越流补给

?? ???

m其中:

⑴?为越流强度;

⑵?弱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⑶??水头损失; ⑷m弱含水层的厚度。

x word版 整理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3 计算案例

1计算概化模型及计算依据

本基坑所涉及的共有二层含水层,即上层滞水含水层。依据各含水层所处的层位及其特征,建立如下图所示的计算概化模型: ①、 由于本基坑呈 “凹”字形,属不规则形态,基坑降水平面面积约:5600m。 ②、 本工程降水涉及含水层共二层,含水层分布不均一,且具有随机性,累计厚度约3.5m。 ③、 由于含水层均位于基坑底面以上,因此降水采用疏干性降水。 2含水层1 含水层2 图1基坑降水计算模型 本基坑降水计处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JGJ120—99)中提供的有关计算方法,结合我公司在北京地区多个基坑施工设计所积累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规范中提供的公式为一理想状态下的含水层等方面的因素,计算中采用修正系数进行了修正。 2水文地质参数 上层滞水含水层

h1=3.50m s1=3.50m K1=1.0m/d

3、基坑引用半径

r=sqr(F/3.14) =42m

4、降水影响半径

潜水含水层:

R1?2?3.51?3.5?13m5、涌水量计算:

Q1?1.366

1?12.5?146m3/dlg55?lg426、降水井数量计算 ①、单井涌水量

q1?1.3661.0?12.5?0.4?3.75m3/dlg(13?0.2)?lg0.2②、降水井数量

n=1.1Q/q n1=40口井

基坑周长约360米,降水井间距取8~10m

7、降水井深度

依据本基坑深度和基坑底潜水含水层层位标高、降水设计要求,降水井深度12~13米,降水井进入基坑底面潜水含水层中,以充分利用含水层水位较低特点,引流下渗。

在降水井布置中,由于“凹”字形内部补给条件较差,因此,放宽降水井间距至10米,而由于外侧补给条件相对较好,为确保降水效果,采用加密布井,布井间距加密至8米。

word版 整理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4 计算参数选取

工程地质手册(P600)

word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