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学语文随堂练习答案(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654157ad02de80d4d84033

(一)填空题

1.就风格与题材而言,宋词可以分为( 豪放 )、( 婉约 )两派。 2.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 )、( )。

3.“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 并称“济南二安”。

5.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二)选择题

1.下面不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清照 B.秦观 C.柳永 D.苏轼 2. 下面不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是( )

A.秦观 B.黄庭坚 C.张耒 D. 张孝祥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句出自李清照( )

A.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B. 《永遇乐·元宵》 C. 《点绛唇》(寂寞深闺) 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5.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此句出自苏轼( )

A.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B.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D.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

1.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一篇名作,最能表现他潇洒旷达的精神气度和不随物悲喜的人生态度。( )

2.《永遇乐》是李清照避难江南之前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反映了其悲凉心境。( )

3. 《永遇乐·元宵》对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虽然写的是日常小事,但却把日常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他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5.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 6.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把李清照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之一。( ) 7. 秦观散文长于议论,其诗长于抒情,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 8.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而创作的。( )

9.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 10. 苏轼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四)问答题

1.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表达了词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只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曲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豪迈洒脱的个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阕借写自然界的风雨以象征政治场上的风雨,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养。他集中了三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旷达风貌。一是“何妨吟啸且徐行”,一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都是他放旷内心世界的外化。词的下阕进一步深化主题,在表现自己外在形象的基础上进而写其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表现自已忧乐两忘的胸怀。“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这是忧,但正在这不堪之中,忽然又“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喜。这首词的高妙处就在于并没有接着写出自己如何因得到温暖而感到兴奋,而是笔锋一转,宕出这意外的.极富人生哲理的三句绝大议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了,好象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也好像没有什么忧喜之别,一切都是无差别的禅宗境界。

2.分析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作者的爱情观。

3.分析李清照《永遇乐·元宵》对比手法的运用。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词的上阕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词的下阕承“酒朋诗侣”而下,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五)作文题

1.题目:《文化的力量》

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字数—700字左右 2.题目:《说社会公平》

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字数—700字左右

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扬州慢》

(一)填空题

1.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 ”),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 ”)。

2.( ) 的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 ) 并称“苏辛”。 3.“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 )。” 4.“( ),( )难赋深情。”

5. “(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二)选择题

1.对辛弃疾《摸鱼儿》的隐喻和用典分析错误的是( ) A.对春光逝去的无尽伤心,实是壮志未酬的愤懑。 B.“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脱胎于《离骚》。 C.以玉环、飞燕比喻谄佞小人。

D.斜阳烟柳象征国势充满希望、蒸蒸日上。 2.姜夔词格调的特点是( )

A.清空峭拔 B.通俗晓畅 C.沉郁顿挫 D.欢快简洁 3.下列词作属于豪放风格的是:

A.李煜《虞美人》 B.柳永《八声甘州》

C.李清照《声声慢》 D.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后世即以“清空”与“骚雅”标举词风的词人是( ) A.李煜 B.柳永 C.李清照 D. 姜夔

5.人称其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的词人是( ) A.李煜 B.柳永 C.辛弃疾 D. 姜夔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

1.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实际上写伤春及男女之事。( × ) 2.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此典故是晋朝人许汜(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 ) 3.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 )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选用拍打栏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 ) 5. 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姜”。 ( )

(四)简答题

1.分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此时词人正值年轻时期(约在30岁左右)。词人从金兵占领区的北方“突骑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报国,却投闲置散,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偶有登临周览之际,那郁结心头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全倾注于词中。

2.分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典故的运用情况。

3.分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对比的写作特点。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 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五)作文题

1.题目:《感动》

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字数—700字左右 2.题目:《说爱国》

要求:体裁—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字数—700字左右

第六章 唐宋大家

一.张中丞传后叙

(一)选择题

1.唐宋八大家”就是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 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氏父子。

2.( 韩愈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3.( 韩愈 )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主张“辞必己出”,(“ 杜诗韩笔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4.杜牧把杜甫的诗与(柳宗元 ) 的文并列,称为“杜诗( 百代文宗 )”。

5.宋代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与( )并称“韩柳”,还有“文章巨公”和(“ ”)之名。

(二)选择题

1.《张中丞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

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2.以下不是“唐宋八大家”的是( )

A.欧阳修 B.曾巩 C.王安石 D.陆游

3.韩愈的文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人把韩愈的文与 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A.杜甫 B.杜牧 C.杜审言 D.杜旬鹤

4.韩愈的文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人把韩愈的文与 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A.杜甫 B.杜牧 C.杜审言 D.杜旬鹤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

1.文学史上,将唐宋两代古文家写作“古文”以取代骈文的创作思潮,称为“古文运动”。( )

2.“序”是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的一种文章体裁,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驳,一般放在书后。( )

3.韩愈的文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

4.文章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 ) 5.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修、韩愈,宋代的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 ( )

(四)问答题

1.简析《张中丞传后叙》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的特点。

本文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文中人物各有典型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张巡的忠诚勇敢,从容镇定,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若干精彩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写最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陈辞,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第二,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