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分析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金矿分析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6953f3f61fb7360b4c65b1

第2章 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晚印支造山带(II2)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II21),本单元几乎全被巴颜喀拉群(TB)陆源碎屑沉积覆盖,岩性单一,由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复理石岩系组成,分选性差,厚度巨大为特征;断裂、褶皱并存,断裂表现为区域性深大断裂。褶皱宽缓,次级褶曲发育;岩浆活动贫乏,仅有印支期花岗岩类小岩体分布。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相对单一,有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TB)、第四纪(Qh)等地层。

1、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

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一线,呈条带状断块北西-南东向分布。岩性为灰~深灰色及玫瑰色灰岩夹砂砾岩及火山岩,火山岩呈透镜状、带状、似层状与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及灰岩相间出现,由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沉凝灰岩组成。与三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

2、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TB)

为区域上分布较广的地层,其中以砂岩夹板岩组(TB1)、变砂岩组(TB2)最为发育。

砂岩夹板岩组(TB1):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以北,其展布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与下伏二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与上覆变砂岩组在加给陇洼-大场为断层接触,区域上为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中薄层长石砂岩、岩屑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泥质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或薄层灰岩。

变砂岩组(TB2): 分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以南,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以长石石英砂岩、岩屑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及炭质板岩为主。

3、第四纪(Qh)

洪冲积(Qhal+pl):由灰色、杂色粘土、砂砾石组成;沼泽堆积(Qhfl):岩性为灰色淤泥质粉细砂、亚砂土及含钙质粘土。 2.1.2构造

10

11

本区位于北巴颜喀拉褶皱带3级构造单元中段,北与阿尼玛卿优地槽带相邻,南与南巴颜喀拉冒地槽带衔接,大地构造环境复杂,地层展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多呈现分割的条块状,从而构成比较复杂的构造格局。 2.1.2.1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以印支期变形为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断裂切割、破坏,形态发育不完整,规模较大的有阿棚鄂里曲背斜。其特征如下:

位于阿棚鄂里曲南西,核部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砂岩夹板岩组(TB1),翼部地层为砂岩组(TB2 )。褶皱轴向300°,西部被断层破坏,东部背斜形态清楚,仅5km长,北翼倾角40°~70°,南翼倾角35°~60°,轴面多南西倾,局部近直立或微向北倾。 2.1.2.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该断裂形成早,规模大,性质为北倾逆断层,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北东向断裂多属平移断层,形成时间晚,规模大小不一,均横切地层及北西西向构造,规模大者往往被第四纪覆盖。

甘德—玛多深大断裂

由一组北西西~北西向断裂组成,西起昆仑山口东,经玛多、甘德,延出省境,区内出露长度140km,多次分支复合,规模颇大。形成的构造岩带岩性复杂,碎裂岩、断层泥、糜棱岩化岩均有分布,以石英脉为主的脉体贯入较多,上升泉呈串珠状分布。断层面北倾 ,倾角30°~60°,为脆韧性逆断层,形成于华力西期末,断续活动至今,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 2.1.3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较弱,仅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有一定表现。 1、喷出岩

主要见于早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地层中,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常见的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安山质凝灰火山角砾熔岩、安山岩等,反映出海底裂隙式喷发特点。 2.1.4变质作用

12

1、区域变质作用

发生时间在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二叠纪布青山群、三叠纪巴颜喀拉群地层岩石均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浅变质,常见的浅变质岩类有板岩、千枚岩、变砂岩、大理岩等,其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2、动力变质作用

发生时间与区域变质作用类同,主要表现为断裂变形,往往形成糜棱岩化岩类、糜棱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动力变质作用使岩石总体呈现脆~韧性剪切变形,在某种程度上为岩石中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提供了部分热源。

2.2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2.1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区域性物探工作程度较低,仅有航磁、重力资料涉及矿区(图2-2)。

加给陇洼(东)矿权范 (1)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