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练习浙教版科学考点精练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考练习浙教版科学考点精练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989ad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e

〔1〕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绣绣通过实验得出蜡烛A通过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请写出得出这个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山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那么光屏上烛焰的像会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7.下面是有关光学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让一束红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判断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假设蜡烛的位置不变,使像变小,应将透镜向

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18.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

19.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 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1 2 3 20.0 16.0 12.0 像的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

糊的圆形光斑。假设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假设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那么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 的成像情况。

21.〔2019?重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如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22.〔2019?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_镜进行矫正。

23.〔2019?白银〕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下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

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cm。

24.〔2019·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1 60 40 2 40 29 3 20 15 4 0 ?

序号 入射角〔°〕 折射角〔°〕 表二 1 15 20 2 29 ? 3 40 60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糊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

25.〔2019·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下图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假设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6.小科利用如下图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利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假设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7.〔2019·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3〕假设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28.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以下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并推算出焦距为 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试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29.〔2019·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假设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