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9f1d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0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平视观赏、视线与地面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地平望出去,不易疲劳。平视时景物的高度的变化效果小,而对景物的深度有较强的感染力。所以平视观赏易产生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

·仰视

仰视观赏,景物高度很大,视点距离景物很近,当仰角超过13度时,就要微微扬头,景物的高度感染力强,易形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景观中,有时为强调主景的高大,常将视距压缩到景物高度的1倍以内,运用错觉,使景物的高大感增强。

·俯视

俯视观赏,游人视点高,居高临下,景物愈低显得愈小,故常造成开阔和惊险的风景效果,增强人们的信心、雄心。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还要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空间旷又不至空,奥又不至狭。

9. 造景手法

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画面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对景

·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

·分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它可以造成景物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半虚半实的丰富变化效果,其处理手法主要有障景与隔景两种。

·障景——“欲扬先抑,欲露先藏”抑制视线且又使视线转折的屏障景物的作用,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

·隔景——隔景有实隔、虚隔和虚实并用等处理方式。有阻隔视线、限制通过、加强私密性和强化空间领域的作用。可获得景色情趣多变的景观感受。

·框景——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漏景——漏景的构成可以通过窗景、花墙、通透隔断、石峰疏林等造景要素的处理来实现。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视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夹景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在人的活动路线两侧构设抑制视线和引导行进方向的景物,将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物方向,展示其优美的对象。多运用于河流及道路构图设计中。 ·借景

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借以扩展有限场地内的空间

41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感。借景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

直接借景:直接借景可分为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和因时因地而借等多种方式。

间接借景:间接借景是一种借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可有助于丰富自身表现及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追求景观画面的优美和空间的旷奥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景观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对比有协调的空间视觉享受。

● 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

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

第九讲 景观视觉感受与纪念性景观

1.景观感受

1.1生理心理的感觉 1.2文化意识的鉴赏 1.3社会精神的追求

2.景观感受形态

2.1视觉基本要素——点、线、面 2.1.1点的特性

1)点是没有方向的,但可标出空间位置 2)任意形状的尺度的物体都可看作点 3)不同形式的点可以表征力 2.1.2线的特性

1)将点在一个方向上连续延伸就构成了线 2)单根线有一维方向,可表征出力的方向 3)间断点可以暗示出线 4)虚构的线仍能产生影响 5)面的边界可以看成是线

6)线可以有自身的形状、色彩、质感、规则与否等特征 2.1.3面的特性

42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1)在不同平面内的不同特征的线可以围合成不同性质的面; 2)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弯曲的,甚至是扭曲的;

3)面可以是被暗示出来的,暗示出来的面的作用如同现实存在的面一样; 4)面可以围合成空间; 5)自然中很少有完美的面存在;

6)可以利用面的一些固有性质,如:反射性等 2.2视知觉理论概述(视错觉)

● 常见的视知觉现象有:两可图形,不稳定图形,图形背景错觉与伪装,错觉轮廓,视觉后效,形状错觉,大小错觉,长度错觉,距离估计与深度知觉,视觉定势产生的错觉等。 2.3城市五要素《城市意象》

● 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可以方便的归纳为五中元素:道路、边界、区域、

节点和标志物。

2.4景观设计要素

3.景观轴线

3.1概念

● “从本质上讲,景观轴线是连接两景观点或更多景观点的线性景观规划要素”

● 景观轴线可以是一条销路、一条河流、一条城市景观视觉通道、一条生态走廊,具有功能:联结(交通)、传递(视觉)、繁盛(活动)??

3.2特征

● 景观轴线是一条动态的规划线;

● 景观轴线规划中的观赏地和中点可互相转化; ● 在同一空间中结合了起始、中间和终端空间; ● 景观轴线提供秩序;

● 景观轴线可以是弯曲的,但不许分叉; ● 景观轴线相交统一不同的规划区域 ● 景观轴线能产生纪念性效果

3.3西方古代园林的景观轴线

完美的比例(阿尔罕布拉宫---红堡)、强有力的景观轴线需要一个具有震撼力的终端(巴黎香榭舍景观大街)、巨大的景观轴线和尺度显示出皇家的权利和尊贵(凡尔赛)

3.4中国古代园林的景观轴线

世界上最有气质的中轴线——北京故宫中轴线

3.5现代景观中的景观轴线 3.6景观轴线的人文内涵

43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 神的尺度 ● 帝王的尺度 ● 人的尺度

3.7视觉走廊和轴线(横向和纵向)

4.视觉走廊

4.1视觉走廊的含义

“视觉走廊”(Visual corridor)是一种视觉与空间经验的延续,或多种连续的视野,也是任一视觉或明显的空间体验。群众会在重视自然美质的同时排除丑陋难看的景观,此种新的空间因子概念即是景观走廊的概念,这是一种包含了时间与运行动作的连续性空间体验,是一种动感的美感体验。

4.2视觉走廊的尺度与感受(横向和纵向)

4.3视觉走廊的运用(例:欧洲街道景观照片等) 4.4景观视线分析

5.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

5.1纪念、纪念性与纪念性景观的含义

● 《现代汉语词典》对“纪念”一词的解释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认为纪念是一种人类行为。“纪念”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或精神的延续,或者二者的结合等手段达到回忆与传承历史的目的。纪念作为人类的高级行为,它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 事物拥有纪念价值的属性成为纪念性

● 纪念与纪念性按照意义有小到大,具体到宏观广义分为:纪念品——纪念构筑物——历史记载、编年史——在历史价值的遗迹——纪念仪式等

● 纪念性景观是一个能够使人记忆或传承历史的区域环境综合 ● 它的精神功能超越了物质功能而成为第一位的因素 ●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事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景观

● 纪念性景观的纪念对象可以包括:宗教、民俗、传说、思想、自然、生活方式等 ● 纪念性景观的特性包括:象征性、自明性、标志性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