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9f1d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0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第三讲 景观行为与景观分析评价

第一部分 景观行为

1 基本概念

1.1 Landscape

Land 土地; scape 空间观察; Human activity 人类活动

1.2 “土地”——地形地貌、地质、水体、植物、动物、变迁、高原、峡谷、环境生态 1.3“人类活动”——历史、文化、习俗、景观使用方式、对待景观的态度

1.4 “空间观察”——近景、中景、远景;点状景观(景点View point)、带状景观(景观轴Visual axis) 、 面状景观(景观区域:景域Viewshed);俯视、平视、仰视;层次、开阔、宏伟、壮观、遥远??空间形态

2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 物质构成要素——景观、环境、时空

★ 精神构成要素——物镜(景象)、情境(情景)、意境(境界) ★ 综合构成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2.1 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景观感受I)

1、景观视觉原理——垂直水平差视觉错觉原理、格式塔完形理论 2、视点、视线、视距

3、景观空间感受——物理的、心理的、精神的

2.2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

1、景观行为(本能/社会规范) 一、背景知识

●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与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行为规划设计还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

● 人类户外活动内容有那些?可以归结为几大类?

● 景观中人类行为基本方式:视觉等五官感受、时空活动——尺寸、尺度? 1)几大类景观活动:观看、参与、交往 2)行为理论:人的基本需要(表) 3)视觉五官感受

A)人类眼睛的视觉特性——我们讲的景观感受,这些结论大家都应该知道。非常基本的。对于景观的感受,除非商人,对于正常人,他的信息来源,五官、眼、耳、鼻、舌、身、视觉占了很大成分,至少是80—90%的范围。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最后对视觉问题更加敏感,做了很多研究,其实我

9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们从空间构成、视觉形态、景观形象,这些都是在研究景观的视觉 B)景观的三大门槛:

一类是25米见方的小型的,比较亲密的空间。空间往往要有变化,所谓要有变化,就是要从人类使用感受来分的话,有亲密的,开敞、宏伟的。三大门槛就给了这样一套数据,最小的就是这样一个见方

第二种就是25米以上,110米以下这样一个空间,我们说这是中等尺度的。 110米—390米是一种宏伟的空间,390米以上是壮观的景观空间。 2、景观心理(经验) 3、景观审美(文化)

2.3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 1、景观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

生态区位分析——区域山水格局、区域绿化格局、区域生物格局 2、景观生态因素及相互关系

A)生态因子现状分析:农田、山体、水体(鱼塘、湿地、河流)、村庄(工业、居住) B)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生态基质分析、生态斑块分析、生态廊道分析

3 景观中人类的时空活动

A)了望---庇护理论(Prospect—refuge)Appleton 1975

B)三种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合成性活动) C)景观中人类活动的时空感受范围——空间、场所、领域 D)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 3.1 人的空间-场所-领域 3.2 景观感受空间 3.3 景观感受场所 3.4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4 现代景观中的人类行为要 点:

相互交往是现代人类在景观场所空间中的主要行为 行为选择场所空间;场所空间影响制约行为 户外公共场所空间-多重交往的发生器 行为组织-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

户外活动是景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儿童的游戏空间、公共空间中的坐位的选择、步行街的诱人之处)

A) 现代户外活动的主要类型:选择性活动 社交性活动 (合成性活动) 几大景观活动:观看、参与、交往

10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B) 交往-景观场所空间的主要行为

1)交往强度: 0---0.45米 亲密距离

0.45---1.3米 个人距离 1.3---3.75米 社会距离 3.75米以上 公共距离

25米以内--近景(较亲密)、25-110米--中景 (中等尺度)、110-390—中景(宏伟)、 390米以外(壮观)

2)社交网络序列:集中与分散、综合与分解、吸引与排斥、开放或封闭

1)集中与分散:通过为少量的人和活动提供超尺寸的区域,就能在空间上把活动分散开;相反,根据知觉范围预计会可使用人数,有克制地确定街道和广场等的尺寸,就能使活动集中起来。

2)综合与分解:综合是对同一区域各项功能的社会关系的实际优点进行评价,只有在集中带来的缺点明显大雨优点时,才采用分区的方式。

3)吸引与排斥:产生吸引的景观空间特征(在行为上)---公共与私有地域的平缓过渡;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短捷的道路;有地方可走;有事可做。

4)开放或封闭:

开放—通过人的观察和感受、使公共环境中的各种活动与眦邻的住宅、商店等和公共空间中的各种活动融合贯通,就能从两个方向大大扩展和丰富体验的可能性。

封闭—把人和活动有效地封闭起来,会导致人群的分散,使得公共空间缺乏人气,变的冷清,乏味。

C) 场所空间与行为活动

行为类型 场所空间环境质量 差 好 必要性活动

● ●

选择性活动 ●

社交性活动 ● ● D) 景观行为理论研究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 1)感知觉与景观空间: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 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和肌肉

嗅觉 距离〈1米:问到别人头发,皮肤和衣物上散发出的软弱气味 距离〈3米:闻到香水或别的较浓气味 距离〉3米:嗅出浓烈气味

11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听觉 距离〈7米:一般交谈 距离〈35米:演讲 距离〉35米:难于交谈 视觉占人的感受信息来源的70%--80% 视域方面:垂直视角130度

水平视角160度(一般情况下水平视域超过60度,所见的景物便模糊不清,30度内较清楚) 仰角:18度可观全貌及周围环境

27度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 45度只能看清景物局部或细部

2)了望—庇护

● 动物在长期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感知觉,人类同时具有猎人和猎物的属性和特性,要求既能方便地观察四周,也可以有安全感的场所;

● 安全点:对每一个人了来说,既要能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

会。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需要。 3)户外活动的必要性

● 创造一种低强度接触的机会;创造一种深化交往的可能方式;创造一种保持业已建立起来的机会;创造获得有关社会环境信息的机会;创造启发的机会;创造独特的激情感受。 4)促进和妨碍交流的方式(视听觉)

抑制交流 促进交流 有隔墙 无隔墙 间距长 间距短 高速 慢速 不同标高 相同标高 背对背布置 面对面布置 E) 景观行为构成的基本元素

需求()、容量(人数)、组群(根据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确定)、性质(内向聚集、外向离散、静态、动态)、规模(占据空间与花费时间)、感受(好、中性、恶)、空间布局等等。 F)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的异同 差别因素 使用性质 建筑学 室内、空间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能内容较为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较为确定,空间易于限定 空间强化,场所淡化 景观规划建筑学 户外、场所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能内容不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变化较大,难以单一化,空间难以限定。 空间淡化,场所强化 数百平方米~数公顷 数平方公里~数十平方公里~数百平方公里 空间/环境平均规模幅度 数百平方米—数公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