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本原文及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华经典诵读本原文及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a9ddc7964bcf84b8d57bc6

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h?ng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 ],贫贱[jiàn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专心致志

今夫[ fú]弈[yì]之位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 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奕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奕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5

《老子》一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ěi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荀子》一则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輮[ 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y?u]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cān]省[xǐ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ù]之所学也;吾尝跂[ 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zhāng]。假[ jiǎ]舆[yù]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a]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u]。蚓[yǐn]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āi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zào]也。

【译文】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

6

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管子》一则 终身之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译文】(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孙子》一则 谋攻(节选)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zú]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译文】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译文】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是攻城。攻城的方法是不得已的。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yú]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yù]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ài];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兴兵作战是可以预知胜利的,但是必须以熟知下面五种情况为前提: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

7

制,就会取得胜利。以上这五条原则就是预测胜利的依据。所以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庄子》两则 逍遥游(节选)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p?ng]。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yì]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谐[xi?]》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浑沌

南海之帝为倏[shū],北海之帝为忽[hū],中央之帝为浑[hún]沌[dùn]。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záo]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及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韩非子》一则 自相矛盾

人有鬻[yù]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