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传染病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b6c41ca58da0116d17495a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 e )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 d

A.艾滋病、肺炭疽 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 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 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

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现后: (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B.特异性IgG抗

C.特异性IgA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10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免疫机能

1

A.侵袭力 B.毒力 C.数量 D.胎血屏障 E.变异性 20、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 d)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

22、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 d ) A.甲型肝炎

C.戊型肝炎

E.伤寒

D.丙型肝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29、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b )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E.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0、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 c)

期 E.免疫期

31、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 cc )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32、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

33、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 b )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的:( b )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D.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35、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 c ) A.丙型肝炎 B.艾滋病 C.麻疹 D.阿米巴痢36、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c )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 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

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37、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B.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A.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

2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 b )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24、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2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 b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26、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27、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e ) C.显性感染病程中 D.显性感染恢复期 E.潜伏性感染 28、驰张热是指b

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高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A.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34、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期 疾 E.细菌性痢疾

2

C.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

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E.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38、属于传染病的是:( c ) A.急性支气管炎

C.伤寒

E.大叶性肺炎

B.乙型脑炎

D.化脓性腮腺炎

B.化脓性胆囊炎

D.水痘

E.风疹 B.乙型肝炎

48、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 e ) A.甲型肝炎

C.伤寒

E.血吸虫病 B.斑疹伤寒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血吸虫病

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A.鼠疫

E.急性细菌性痢

B.疟疾

49、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 a )

C.流行性感冒

E.霍乱

C.伤寒 D.水痘

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 d ) A.甲型肝炎 疾

40、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e )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 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41、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 e ) A.钩体病 性痢疾

B.艾滋病 E.霍乱

B.病原体侵D.病原体通

C.伤寒 D.细菌

D.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50、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 a )

E.乙型肝炎

51、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 c ) A.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脑、猩红热

B.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正常,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

C.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或正常,如乙脑、狂犬病

D.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 E.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52、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 d ) A.乙型脑炎

B.流行性出血热 C.

D.伤寒 E.水痘

53、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 d ) A.麻疹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D.麻风病

42、感染的含义是:( c )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43、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c ) D.单纯疱疹 E.带状疱疹

44、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 ) E.痢疾

45、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 ( c ) A.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抗毒素 D.减毒疫苗 E.菌苗

46、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 d ) A.麻疹

C.百日咳

E.乙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D.阿米巴病

B.白喉

54、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 a ) 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早E.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只要病毒传染给人都会发生传染病: ( ) 2、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其不同点在于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 )

3、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有一共同点,即一般都能排出病原体。 ( )

4、具有引起传染性病的病毒感染人后不一定会发病: ( )

5、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 )

A.结核 B.疟疾 C.细菌性食物中毒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

A.麻疹 B.流脑 C.白喉 D.霍乱 期、中期、晚期

47、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 c ) A.流行性感冒

C.肾综合征出血热

3

6、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最长潜伏期: ( ) 7、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确定检疫期限: ( )

8、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 )

9、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二个重要因素: ( )

10、感染各种传染病病病毒后都能产生免疫反应:( ) 11、对于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起主要作用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_____________。

2、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决定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________引起的,包括与______________, 。

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

8、___________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感染后免疫:2、传播途径:3、传染源:4、潜伏性感染:5、潜伏期:6、人兽共患病7、感染后免疫:8、隐性感染:9、隐性感染:10、自然疫源地11、复发:12、稽留热:13、传染14、散发:15、流行: 五、论述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2、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3、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六、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2、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答案: 一、 单选题 EBEED

EECCA

BACCB

CAEDD DDBCB

ECCAC

CEBBC

CCBBC

CB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EAA CDDA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 三、填空题 1、易感者

2、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

6、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7、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8、间歇热 四、名词解释

1、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称为感染后免疫。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 3、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4、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5、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6、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7、感染后免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8、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