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2012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2012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ba56e75ef7ba0d4a733b34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2012年)

小,则N个二进制码元只能代表M=2N个不同的抽样值。因此,必须将抽样值的范围划分成M个区间,每个区间用一个电平表示。这样,共有M个离散电平,他们称为量化电平。

(2)量化误差:量化输出电平和量化前信号的抽样值一般不同,即量化输出电平有误差。这个误差常称为量化噪声,并用信号功率与量化噪声之比衡量此误差对于信号的影响的大小。

(3)过载量化:这个没找到,书上和PPT上都没有,网上也没找到原话,过载量化大概意思是量化范围过大,超过了量化电平所能表示的抽样值范围。

3、理解PCM编码原理

模拟信号m(t) 抽样、量化、编码 PCM信号 信道 LPF 模拟信号m?(t) 传输(数字信号) 译码、PCM(脉冲编码调制):将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值转换成二进制码组的过程。 PCM原理框图:

4、掌握A律13折线PCM编码

8位码 C1 C2C3C4 C5C6C7C8 段内码

(1)原理:在A律13折线PCM 编码中,采用8位二进制码,对应有M=28=256个量化级。这需要将13折线中的每个折线段再均匀划分16个量化级,由于每个段落长度不均匀,因此正或负输入的8个段落被划分成8×16=128个不均匀的量化级。8位码的安排如下: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码 C1 C2C3C4 C5C6C7C8

(2)特点:段内的16个量化级均匀划分,段落长度不等,属于非均匀的量化级。小信号时,段落短,量化间隔小。大信号时,段落长,量化间隔大。

(3)例题:设输入信号抽样值Is=+1270Δ(Δ为一个量化单位, 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段内码采用自然二进制, 按A律13折线编成8位码C1C2C3C4C5C6C7C8。

53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2012年)

解:编码过程如下: 

1) 确定极性码C1: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Is为正,故极性码C1=1。

2) 确定段落码C2C3C4: 参看表9-9可知,段落码C2C3C4表示抽样值Is处于13折线中的8

个段落。

因1270>1024,落在第8段,所以段落码C2C3C4=111。 (3) 确定段内码C5C6C7C8:在1024和2048内有8个量化间隔,均匀划分,起点依次为1024+n×64,

1024+3×64=1216< 1270< 1024+4×64=1280

落在第三个量化间隔内,段内码为0011。总的编码结果为1,111,0011。对应的量化电平为1024+3×64+32=1248,量化误差为1270-1248=22。

5、DPCM和?M的基本原理 (1)

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基本原理:利用相邻抽样值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的方法是:用

前面若干时刻传输的抽样值来预测当前要传输的样值,然后对预测的误差而不是样值本身进行编码、传输。在接收端再用接收的预测误差来修正当前的预测值。

原理图:

(2)?M(增量调制)基本原理:用相邻样值的相对大小(增量)同样能反映信号的变化规律。将增量编码传输的方式称为ΔM。

54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2012年)

其中,m(t)代表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我们可以用一个时间间隔为Δt,相邻幅度差为+σ或-σ的阶梯波形m′(t)来逼近它。只要Δt足够小,即抽样速率fs=1/Δt足够高,且σ足够小,则阶梯波m′(t)可近似代替m(t)。其中,σ为量化台阶,Δt=Ts为抽样间隔。 6、时分复用的原理

利用不同的时隙来传送各路不同的信号

(1)时分复用的概念:时分多路复用通信,是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 (2)时分多路复用的原理图:

(3)时分复用系统示意图及其波形:

55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2012年)

(4)时分复用的帧结构: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