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dadc1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3e

.

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的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不准装药、爆破;放炮后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不准继续爆破或电钻打眼等工作。这项制度恰如三者在现场“办公”,熟悉和掌握现场情况,相互制约,共同协作实现安全爆破。“一炮三检制”正是加强放炮民前防止瓦斯漏检,避免在瓦斯超限的条件下放炮的主要措施。

72、巷道片帮、冒顶的征兆主要有哪些?

答:岩石有新产生的裂隙或断裂,用长把工具撞击时,发现沉闷的咚咚声;岩石发出清脆的断裂是;有小块岩石掉落,煤巷里出现碎煤从支架上方顶板处落下。

73、井下采取保护接地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和产生电火花。

74、《煤矿安全规程》对作业场所的噪音是如何规定的?

答:作业场所的噪音不应超过85分贝。大于85分贝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分贝时还应采取降低噪音措施。

75、巷道维修及冒顶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先顶后帮,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外后里。 76、安全生产“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什么?

答:(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3)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4)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

77、掘进工作面“三图一表”的内容是什么?

答:(1)施工断面图(2)炮眼布置三视图(3)避灾路线图(4)爆破图表 78、“三项岗位”人员是指哪些人员 ?

答: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79、简述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目的意义?

答:井下煤矿作业环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瓦斯、煤尘、火、水、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当矿井发生事故后,如何安全、迅速、有效地抢救人员,保护设备,控制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任何怠慢和失误,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为了做到有备无患,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后手忙脚乱,无章可循,《规程》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80、职业危害在煤矿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答:我国煤矿生产以井下作业为主,现场环境复杂,职业危害因素较多,主要有粉尘、噪声、振动、有害气体、生产性毒物、高温高湿、不良体位劳动等。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在煤矿生产的各个工种。如果工人长期在有职业危害的环境中工作,则工人就有可能患职业病。如按国家法定职业病来划分,是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噪声聋、局部振动病、职业中毒铅、苯、三硝基甲苯中毒,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中毒等、以及煤矿工人滑囊炎。

81、煤尘爆炸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3)有一个能引起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82、什么叫工作面的周期来压?

答:工作面初次来压后,随工作推进,老顶悬臂愈来愈大,当其超过老顶的强度极限时,会开始至断垮落。这种随工作面推进,老顶悬臂周期性折断出现的压力变化叫做周期压力。

83、敲帮问顶的方法是什么?

答:站在安全的地方,用手镐由轻而重地敲打顶板和煤帮,发出“空空”或“嗡嗡”声,表示顶板石块或煤帮的煤块有立即掉下的危险,就要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石块或煤块撬下来。敲的时候如果是发出清脆的声音,也还不能断定顶板就没有问题,还需要用手指紧贴顶板,再用镐轻轻敲打几次。如果手指感到有震动,说明顶板石块已经脱离了整体,有冒落的危险。就应该立即在这里补设支架,把顶板支撑好,使它不致冒落。如果专用音清脆又没有震动感,说明顶板没有离层,是安全的。

84、瓦斯爆炸的三大危害是什么?

.

.

答:(1)产生很高的温度,造成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2)产生爆炸冲击波,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扬起巷道沉积煤尘,使之参与爆炸;(3)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气体,人员吸入后极短时间内就会中毒死亡。

85、火区同时具备哪些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区已熄灭?

答:(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