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李艳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李艳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fae6a2284ac850ad02424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公共部分时要记住: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 大于小数小于大数居中间, 大于大数小于小数无解”

4、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

①审题,设未知数; ②找不等关系; ③列不等式; ④解不等式; ⑤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容易混淆的概念

1、同时乘以或除以负数,不等号改变;同时乘以或除以0,要变成等号。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区别。

第二章 分解因式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学习因式分解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式分解是一种恒等变形,即变形前后的两式恒等.

(2)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应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⑶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变形 2、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

(1)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先提取公因式.

(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 (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第三章 分式 1、整式A除以整式B,可表示成整式分母中不含字母.) 2、分式的基本性质:(1)

AA?MA?M; ??BB?MB?MAA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则称是分式.(而BB(2)分式的变号法则:

?a?aaa?????; ?b?b?bb确定最大公因式的方法:①最大公因式的系数取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取分子、分母相同的字母因式的最低次幂.

3、分式的乘除

主要步骤:把分子和分母中能分解因式的先分解,再把能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分,最后根据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算

⑴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20

⑵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加减

⑴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⑵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①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因式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

5、分式的性质及其有关运算与分数的异同,我们组列表如下: 式子 分数 A、B是两个整数,B≠0 M是不等于零的数,分数基本性质,分数通分 M是不等于零的数,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约分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除法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分式 A、B是两个整式,B含有字母,字母的取值应保证B≠0 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基本性质 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约分 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除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A BAA?M= BB?MAA?M= BB?Macac2= bdbdacad÷= bdbcaca?c±= bdbad±=bcbdac?bd= bcbcacbc±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6、解分式方程分三步:第一步,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第二步,解这个整式方程;第三步,将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此根为原方程的增根,若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此根是原方程的解.

第四章 相似图形

【知识点】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那么这四条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如果?4、如果?ababcac,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dbdc,那么a+b/b=c+d/d. d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6、 黄金分割:若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AB=BC/AC,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黄金分割点。

7、 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

21

叫做相似比。 8、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⑴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⑵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⑶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家教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8、相似三角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对变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点】

1、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⑴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⑵从通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⑶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2、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3、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第六章 证明(一)

【知识点】

1、命题呢,就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命题.即公认的真命题. 定理是经过推理的过程得到的真命题. 2、关于平行线

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折现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三角形内角与外角

2

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⑵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2

第五部分:九年级上

第一章 证明(二)

【知识点】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应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 二次项,一次项, 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常数项及二次项 系数,一次项系数 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一 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公式法 根的判别式 次 方程因式分解法 根与系数的关系 二次三项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