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册 专题十一 考点2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必修第二册 专题十一 考点2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21c99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d

考点28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短暂 春天 | (c) 民国初期、 一战期间 (1912~ 1919年) 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3)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对经济发展造成破坏。(2)恶性通货膨胀,滥发法陷入 困境 | (c) 国民党统 治后期 (1945~ 1949年) 币,使民族工业遭到打击。(3)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民族工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4)官僚资本的压迫。(5)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工商企业负担沉重,大量倒闭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表现 (1)实业团体不断涌现。(2)海外投资增加。(3)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规模与速度空前。(4)纺织业(最大)、面粉业(第二)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一定发展,没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主题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晚清”与“民国”时空定位 (1)晚清:1840~1912年。

(2)民国:1912~1949年(换算方法:1912+X-1得公元纪年)。

①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1927年(民国前期,其中前10年通常称为“民国初期”)。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民国后期,其中1927~1937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定位

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国民政府政策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一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历史教学》 论从史出 史料反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史料二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论从史出 盲目扩大投资,一战的影响,国际市场的萎缩,外洋商品的冲击、排挤是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史料三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论从史出 政府的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 (1)特点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④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对“实业救国”口号的评价

(1)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

(2)在其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1.数据证史——从数据看近代经济变化的实质

(2017·11月浙江选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是1894~1913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解体、贸易中心转移材料中均未体现,故答案为D。 2.家国情怀——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7·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可知,作者希望民族产业有所改进和提高,故C项正确;提倡国货并不代表抵制洋货,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不是歌词的本身目的。

3.(2015·9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商务官报》载文指出:“国之富强,视乎利权;欲保利权,端在抵制;抵制之术安在?舍兴工无他道也。”该文认为实现“国之富强”的首要途径是( )

A.抵制洋货 C.重农抑商 答案 B

解析 “兴工业→使国富强”是材料大意,也是题眼所在,分析备选项,只有振兴实业与此对应,故选B。

4.(2017·嘉兴高三基础测试)1912~191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兴建厂矿企业四百多家。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 ) A.面粉业 C.造纸业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9年”间,面粉业发展很快,但不是最快,故A项错误;纺织业发展最快,故B项正确;造纸业与“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不符,故C项错误;

B.纺织业 D.采矿业 B.振兴实业 D.保护利权

采矿业与“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宁波学考满分交流)1912~1919年、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实现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答案 C

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国家统一被破坏,故A项错误;1931年开始,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故B项错误;1912~1919年期间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1927~1937年期间国民党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在整个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6.下图是某段时期内南洋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A.一战期间各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B.民国成立,推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C.清政府灭亡,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D.抵制日货运动高涨,国货受到民众的推崇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题干中图表的时间“1912~1918”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故A项各列强忙于战争错误,应该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故选A项。其他选项都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原因。

7.(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