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与答案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与答案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33aaa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7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小乐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时采用如图所示实验,通电后发现导体棒向右摆动,要使通电导体棒的悬线向右的摆角增大.以下操作中可行的是( )

A.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 B.减少磁铁的数量

D.改变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

C.颠倒磁铁磁极的上下位置

2.(3分)小乐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车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C.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始终受水平向前推力

3.(3分)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4.(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连接及各元件均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会出现( )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5.(3分)如图所示,将二个形状不规则的磁石块(均有磁性)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为木质材料),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石块a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B.磁石块b一定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C.桌面对磁石块a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D.磁石块a对b的支持力与b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3分)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7.(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5kg的物体A,在大小为15N的拉力F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在10秒内所做的功是

焦.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是

牛.

8.(3分)如图所示,物体M与弹簧一端相连,系在绳子末端的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经最低点B,撞击物体M后反弹,并使M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最终到达最右端D点.(图中C点是弹簧原长时的末端,均不计空气阻力). (1)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

(2)小球在最低点B时,受到的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3)物体M从C到D点的过程中,动能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或“先变大后变小”).

9.(3分)下面是课本中的一个表格,由表格中的数据其实可知相应材料的电阻

率.

材料 银 铜 电阻(欧) 0.016 0.0175 材料 铁 镍铬合金 电阻(欧) 0.10 1.0 在常温下(20℃时),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的某种材料制成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常用ρ表示).这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单位分别为米、毫米2.

小乐为了测量铜的电阻率,利用实验室购买的一捆标注长度为100米的铜导线,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毫米2,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两端电压和其中电流,则可得出铜材料的电阻率ρ.

(1)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铜导线两端的电压表示数为1.0V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可通过计算得到铜材料的电阻率为 . (3)经过比较会发现,小乐测得的数据与表中有差异,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10.(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

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薄玻璃板.

(1)做这个实验时,教室里的光线应该 (选填“明亮”或“较暗”)更好. (2)若实验中把薄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若实验中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 .

(3)如图乙,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某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