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84776a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

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汝州市职业中专

一、建设目标

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测控技术等专业建设,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 核心,为实践“四个嵌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 供实践基地;引进新技术内容和企业新的项目认证内容,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课 程、教材建设,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全面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管 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基地运行机制。经过两年的建设,使其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示范性校内综合实训基地。

二、基本思路

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让学生通过生产性的实训基 地的实训:掌握网络、通信、控制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于2009年建 立了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训基地”,含计算机软件技术、 系统维护、网络系统集成、通信、测控五个综合性实验室。基地建设框图如图1所示。

在原有基地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 和相关新技术认证项目培训要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就 业能力培养,提升社会服务的功能,拟新建网络测 试实训中心、思科网络认证培训中心、实训中心、计算机控制综合实训室。

1.网络测试实训中心 进一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才的需求, 面向校内外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和认证。满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网络 测试和故障诊断”实训需要,新建实训中心可同时满足 30组学生实训,可开设的主要实训内容有:HDTDX测试、HDTDR测试、串绕测试、光纤的测试标准及光纤损耗自适应等的测试、以太网MAC层帧流量分析等。

2.思科网络认证培训中心

面向校内学生开展,围绕专业核心培养,开设思科网 络工程师认证培训实训教学内容。面向社会从 业人员和转岗人员开展思科网络程师认证培训。新建实训中心可同时进行50名7批学生实训,可开设“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相关课程的实训项目有:路由器配置以及与NAT的配合,、单区域多区域的配置和调试,―个多协议并存的异构网络互连系统 的组建及运行等。

3、NGN实训中心

满足现代新通信技术需要的软交换技术相关能力的培 养的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室可满足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及 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可对社会从业人员、转岗 人员开展培训。可同时满足50组同学的实训教学,主要开 设内容有:通信网络的接入训练、程控交换实训、光传输 实训、软交换技术训练等。

计算机控制综合实训室

针对工程实际中典型测控系统的项目化、综合性实 训,满足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测控技术与应用专业及其 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可供50名学生同时实训,口I 开设面向工业运行设备的项目化实训内容:步进电机、伺 服电机、电梯、机械手等设备及综合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三、主要举措

1.学院的建设措施

成立管理机构学院将成立由主要职能部门组成的 “基地项目管理小组”,对基地项目的实施开展全程跟踪

检查、督促、评估和验收。学院成立“计算机应用集成实 训基地”办公室,专门负责基地的建设、运行、教学与管 理,设主任一名。

加大学院投入在上级拨款的基础上,学院将自筹资 金100万元左右,进一步加强基地硬件和内涵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院从师资配备、实践教学过程管 理、实践教学项目管理、实践教学考核、各室的建设、资 产与设备管理、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建有完善的管理办法 和管理制度。

基地的管理运行措施 管理模式基地下辖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网 络系统集成、计算机通信和计算机测控五个中心,各中心 设分管主任一名,专职管理指导老师若干名。各中心与相 关课程老师、企业技术人员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专门 负责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与改进。基地实行院、系 二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运行模式基地采用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模式,对实 践教学工作量进行独立核算,由基地自主考核和分配,更 好地激发实训基地的活力。基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 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实验室课程调度系统”(已 运行)将场所、人员安排、课表安排、设备资源情况通过 对外发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通过网络向管理中心 提出申请和预约,基地根据网上预约提前作出安排。基地 实行开放式管理,提高基地的工作效率和利用率,也便于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基地运用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强化专 业新技术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依据职业岗位的需 求,从相关企业选取真实的工作案例设计实训项目,按照 企业工作流程实施项目训练,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验实训 指导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 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地的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为硬件建设阶段,完成设备购置、安装、调 试:第二阶段为软件建设阶段,完成教师培训、实验实训 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第三阶段为验收阶段,实践教学项 目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建设,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五、预期成效

1.对教学建设的进一步促进作用

依托基地,相关专业将进-步实践基于“四个嵌入”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引进新技术内容,嵌入新 的企业认证项目,进一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修订完善计 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测 控技术人才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新编《软件技术项目化实训指导书》、《网络测试实训指导 书》、《测控综合实训指导书》新教材和校内实践教学指 导书10本;实施“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通过加强各项教学建设,进一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的实现。

2.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促进作用

依托基地,加强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强化新的 企业认证项目培训,进-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加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成立 科技活动小组和项目小组,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 积极参与教师科技项目服务,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 力。 3.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促进作用

依托基地,针对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与企业合 作,一是积极送校内教师去企业培训,加强对新技术的应 用能力,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二是从项目合作企业中 聘请技术人员参与基地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共同编写教 材,形成“双师结构”。经过建设,可将“双师”比例由 74 X提高到80 X以上。 4.对共享与示范建设的进一步促进作用

培训服务。除向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训、认证外,还 可以向社会提供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证书培 训,为农村信息化提供综合性培训,每年可达近1000人 次。

产品服务与维修服务。目前,基地已经开展对社会多 项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项目,以后可以和相关公司企业合 作,建立“售后维修服务站”,提供相关产品设备的维修服务。

共享辐射作用。淮安市五所高校在淮安市政府、省市 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组建了淮安地区高校教学联合体, 甚地将依托淮安市联合体,向周边高校实行开放管理。曰 常管理由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主要责任,共享单位适 时提供管理意见;教学要求由各共享单位提出,学院保证 各单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施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和 学分制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各共享单位之间 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互认。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对联合体的 组建和实验资源的丰富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共建、共享和 共赢的原则下,开放共享资源,达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