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清水河学校历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玛纳斯县清水河学校历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98f084bceb19e8b8f6ba54

蓬勃发展的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

马合苏提·别克塔伊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玛纳斯县的教育在县党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之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哈萨克族教育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有文化,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从玛纳斯县哈族学校毕业的人大部分在玛纳斯县、自治州和自治区的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或者供职。还有一部分人在新闻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一切成就与县党委和县政府的关怀以及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

关于哈萨克族的教育事业,历史著作《北史》中曾经这样记载道:“文字为同华夏,兼同胡书虽习读之而皆为胡”。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祖们在久远的古代就开始注重学习。1767年,清政府在迪化、昌吉、绥来、呼图壁、奇台等地建立了“书院”,①而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则起始于1935年。

万事开头难,科学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言。玛纳斯哈萨克族教育事业经历了充满艰辛的发展道路,才走到了今天。在此期间,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们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名垂青史。

一、 解放前的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事业(1935-1949年)

1933年12月,经过政变之后,盛世才政权得以建立。老一辈共产党人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沈雁冰(矛盾)等同志先后到达新

1

疆,播撒革命的火种。在他们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之下,盛世才政权实行了联俄、联共、联工农的进步政策,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新疆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更是从无到有,取得较好的成就。省政府也为此特意下拨专项资金修建学校,招收学生。各地的教育都有所发展。1934年,在进步的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关怀之下,新疆的各个民族都建立了本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此时,哈萨克—柯尔克孜民族教育促进会在迪化成立,各个县市也相应成立了分会。玛纳斯县也成立了哈萨克族文化促进会分会。这时,新疆省民政厅的厅长哈萨克族的进步人士、教育家—巴依毛拉刚刚从金树仁的软禁中获释,重新工作。并利用工作之便,重新开办迪化蒙哈学校。

当时,巴依毛拉借到沙湾县霍尔湖斯温泉疗养之际,将沙湾、玛纳斯一带的部落首领们聚集在一起,叮嘱他们要配合各县成立的民族教育促进会分会工作,培养教育学生。并且塔西河离迪化较近便于工作,霍尔湖斯温泉的显著疗效以及塔西河一带美丽舒适的风景,1935年,他将自己的家迁到了玛纳斯塔西河。

像巴依毛拉这样的高官居住在玛纳斯县境内,对玛纳斯县的教育事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1938年,新疆哈柯民族教育促进会玛纳斯县分会正式成立”②。

巴依毛拉·哈热开与1879年出生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自学蒙语、满语成才。1896年前往哈萨克斯坦斋桑州经文学校学习,并掌握了阿拉伯语。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准备选举总统时,他随作为哈萨克族代表的扎卡利亚一道从阿勒泰地区到了北平,并成为了正

2

式代表。这一时期,他聘请了专门的教师,学习了两年汉语。1919年,回到了新疆之后,他在阿勒泰、伊犁、塔城驻迪化办事处工作,后任省民政厅厅长。1923年在迪化开办了蒙哈学堂。1928年7月事变之后,金树仁替代杨憎新成了新疆省省长。这时,巴依毛拉成为了嫌疑分子,遭遇软禁。1933年12月政变后,盛世才上台,巴依毛拉复位。1937年被盛世才逮捕,1941年在他六十二岁时惨遭杀害。

关于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事业,新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维吾尔·沙依拉尼(塔塔尔族)曾经这样说:“1938年,我完成了在莫斯科的学业,回到了迪化。不久,教育厅分配我到沙湾县任教。在此期间我了解到新疆哈柯民族促进会玛纳斯县、沙湾县分会于1935年成立”③。

“沙依拉尼是历史学家。1956年负责筹建新疆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也曾经担任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的主任④。”从以上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玛纳斯县哈萨克族的教育事业是从1935年开始的。

1935年成立的玛纳斯县哈文会挑选了一些有群众威望的、思想进步、有才学、富裕的社会人士担任职务。会长由沙比提·巴依毛拉担任;海依纳西·木哈买提江担任文书;哈力亚斯哈尔·努尔别克阿吉担任总务工作。分会塔西河区域的工作由别克塔伊·赛依色开和孜亚达负责;清水河区域的工作由努尔衣曼和居努斯等人负责。分会后来又增选了绕贤·吐斯甫江、色依提哈孜·克特克、加海·沙吾沙克拜等人。“玛纳斯哈文会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之后自动结束 ”

⑤。

3

1778年,玛纳斯县成立时,总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1915年,沙湾县从玛纳斯县分离时,霍尔湖斯河东岸一带归属与玛纳斯县。到了1945年,玛纳斯河成为了三区革命军和国民党军队对峙的分界线。由于历史的原因,玛纳斯河西岸和西北一带归属了沙湾县。至此,玛纳斯河已经成为了玛纳斯县和沙湾县的分界。

玛纳斯县哈萨克族教育事业与沙湾县教育事业盘根错节,息息相关。1945年之前,霍尔湖斯、红河一带开办的学校及拥有的教师与清水河、塔西河一带的学校及教师相互配合,过往密切。霍尔湖斯、红河一带开办的学校教师不够用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就到玛纳斯县开办的寄宿学校就读。关于这一点《曙光》及《文学遗产》杂志的编辑哈布旦·巴里克齐曾经这样说到:“我六岁的时候,即1934年,就听说有了新式学校。所有的儿童都到这样的学校上学。还听说上级下发了文件,要求六、七、八岁的儿童到石泉、圆圈子、达子庙学校上学,六岁儿童明年必须上预课。这么一来,巴依巴拉老师开始登记六至八岁的儿童,我当时只有六岁,也进行了登记。1935年,我也去了学校。但由于只有一间教室,学生很多都坐不下。所以,学校将第二学年的学生们送到玛纳斯县寄宿学校上学。”⑥从他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玛纳斯县的寄宿学校在1935年已经建成,并开始招收学生。

“玛纳斯县城新建的寄宿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完善,教学条件好,师资也相当雄厚,老师们的学识也比较高。办学的经费一半由政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