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科技信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石化科技信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ae2b6a25c52cc58bd6bed2

18 ? 石化科技信息 2007年6期 量比为0.9∶20,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50℃。用密闭空间挥发减重实验、气相防锈甄别实验和气相缓蚀能力实验对改性气相缓蚀剂的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改性气相缓蚀剂72h密闭空间挥发减量率为2.5%。气相防锈甄别实验表明,有机蒙脱土改性气相缓蚀剂对碳钢版的缓蚀率为94.3%。 (蒲承旭)

抚研院研制出FC-32灵活型

加氢裂化催化剂

近日,由抚研院开发的“FC-32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研制”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化总部技术评议。

FC-32催化剂是新一代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加氢裂化活性适宜、开环选择性高、温度敏感性好和优先裂解重组分能力强等特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适当改变反应温度灵活调整生产方案,用于生产高芳潜重石脑油、高十六烷值清洁柴油以及低BMCI值、富含链烷烃、T90点和干点较原料油显著降低的乙烯裂解原料等。

评议会上,与会专家详细听取了抚研院的技术报告,经审查评议后认为:FC-32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改性Y型分子筛为裂化组分,以金属钨-镍为加氢组分,采用新方法制备载体和过量浸渍法担载金属组分,具有孔容大、比表面积高、酸性组分和金属组分分布均匀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催化性能;FC-32催化剂在不同压力等级下均具有适宜的加氢裂化活性、较高的开环选择性、良好的温度敏感性、显著的优先裂解重组分能力,良好的生产操作灵活性和原料油适应性,可广泛用于生产高芳潜重石脑油、高十六烷值清洁柴油和低BMCI值、富含链烷烃、T90点和干点较原料油显著降低的尾油乙烯裂解原料等高价值产品;FC-32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制备重复性,产

品质量稳定,可以进行工业批量生产;工业

放大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均重复实验室小试结果,能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的要求。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2项发明专利。专家建议尽快开展FC-32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 (蒲承旭)

FV-10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问世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近日开发成功一种整体性能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的FV-10石蜡类加氢精制催化剂,并应用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的12万t/a石蜡加氢装置。该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有6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据介绍,该催化剂新品采取挤条成型取代原催化剂油氨柱滴球成型,不仅改善了催化剂的生产环境,也降低了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成本。它具有优良的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具备较强的原料适应性,在以劣质石蜡为原料时能够保持优良的活性,特别是低温及高空速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活性。 (张 磊)

大庆分子筛加氢脱硫催化剂获专利

由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用该催化剂处理劣质催化柴油、焦化柴油,产品硫含量小于10μg/g,远远低于国Ⅲ、国Ⅳ标准对清洁柴油硫含量的要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燃料硫含量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我国部分城市已于2005年7月执行欧Ⅲ清洁燃油标准。为适应市场对清洁油品生产的需要,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开始积极尝试和探索高活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

该中心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工业上传统的氧化铝载体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及孔径分

2007年第6期 石化科技信息 ? 19 布适宜等优点,首次引入一类适宜酸性的钛硅分子筛,提高了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克服了传统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相对较低,金属负载数量有限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活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使孔分布更集中,并且酸性可调。科研人员通过适当改性后,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性质,改善金属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金属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馏分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这种高活性、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适用于石油馏分油的加氢脱硫精制,特别适用于柴油的深度加氢脱硫,具有活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蒲承旭)

BYK推出纳米长效紫外光吸收稳定剂

毕克化学(BYK)日前推出了全新的氧

化铈类纳米级长效紫外光吸收和稳定添加剂,主要应用在水性涂料体系中,用于防止涂层系统的变色和褪色。

来自毕克化学官方的消息称,该添加剂推荐在水性建筑的涂料中使用,可与氧化锌类的吸收剂NANOBYK?-3820,NANOBYK?-3840和NANOBYK?-3860搭配使用,效果更加。

作为世界知名的涂料和油墨助剂供应商,毕克化学目前在全球建有四个生产基地(德国Wesel,美国的Wallingford,荷兰的Deventer和中国的铜陵)除了新设立的廊坊服务中心,2004年分别在广州和上海设有技术服务中心。 (江 军)

有机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问世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主持的课题组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合成出一系列有特色的有机功能薄膜作为信息存储介质,并

与国内外研究单位合作,日前实现了纳米乃

至分子尺度上的信息存储,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

在电学信息存储方面,他们通过分子间氢键和p-p相互作用自组装制备了超分子单晶薄膜,实现平均点径2.2nm米的信息点的写入,信息点间距可达1nm;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性质稳定的具有强电子给体和受体的有机功能分子,并在其规整薄膜上分别实现了纳米尺度信息点的写入。

在光学信息存储方面,研究人员利用双光子技术实现了可擦写的多层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和具有高信噪比的光学信息存储。他们还通过对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关系的深入研究,利用同一材料实现了光电双重高密度信息存储,以及具有密写功能的光-质子双响应信息存储。 (蒲承旭)

东丽研发轻量涤纶超细纤维织物

最近,东丽公司开发了最新的涤纶超细

纤维织物“uts-ultfino”。“uts-ultfino”是利用了“uts”海岛型复合丝技术,使原丝的粗细缩到以往的约三分之二,实现了轻量、高雅的光泽、柔滑、良好悬垂性。

“uts-ultfino”利用了东丽独自的复丝纺丝技术,与现有的\海岛型超细纤维相比,总纤度和单丝纤度为原来的约三分之二粗细,是新海岛型超细纤维。

通过最大限度发挥原丝特点的纺织设计和高度加工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超越“uts”的轻量感、柔滑细腻的手感及极佳的悬垂性。而且,通过缩细单丝纤度增加复合长丝的表面积,赋予织物以高雅的光泽感。

(江 军)

陶氏推出环氧增韧剂新品

陶氏化学公司旗下的陶氏环氧产品业

20 ? 石化科技信息 2007年6期 务部上周推出FORTEGRA环氧增韧剂。这是一种低粘度功能性材料,适用于胺类、双氰胺、酸酐和酚类固化环氧系统。

FORTEGRA环氧增韧剂是经过特殊设计并可以实现自我组合的共聚物,可以产生一种增加固化环氧韧性所需的微粒,同时不会影响环氧树脂的其他特性,如黏度、固化速度或耐化学性等。 据介绍,FORTEGRA环氧增韧剂能很容易地提高产品的柔韧性,而不会对配方的化学性带来重大的改变。这种增韧剂在浓度仅为3%~10%(体积比)时即可取得明显效果,其用量低于其他的替代产品。

陶氏环氧产品业务部可提供4种类别的FORTEGRA环氧增韧剂,客户能够方便地将这些增韧剂应用于其配方中。FORTEGRA 100是陶氏专有的环氧增韧剂;FORTEGRA 383-50和FORTEGRA 383-5产品,增韧剂的含量分别为50%和5%;FORTEGRA 664-12中增韧剂的含量为12%。 (江 军)

英国新型聚氨酯打不碎“玻璃”问世

打不碎玻璃英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发明了一种用于飞机上的打不碎玻璃,它是一种夹有碎屑粘合成透明塑料薄膜的多层玻璃。这种以聚氨酯为基础的塑料薄膜具有粘滞的半液态稠度,当有人试图打碎它时,受打击的聚氨酯薄膜会慢慢聚集在一起,并恢复自己特有的整体性。这种玻璃还可用于轿车,以防盗车。 (江 军)

glow开发汽车内部装饰用烯烃

嵌段共聚物

glow化学公司开发出的商品名为Infuse的热塑性烯烃嵌段共聚物(0BCS),在宽广的汽车应用领域表现出光明的前景,无论是作为基体材料还是抗冲击改性剂。该工作的最

初目的是将OBCs作为基体树脂用于两步模

塑工艺生产触摸柔软的内饰件,如把手,镶嵌件和控制台的仪表盘等。

传统的茂金属弹性体,如glow化学公司的Engage系列,是乙烯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新开发的Infuse系列弹性体由线性的MDPE为硬段,与Engage相似的乙烯与辛烯的无规共聚链为软段。

OBCS具有较高的熔点(约120℃ ,Engage为60―90℃)和较高的结晶温度(100℃ ,相对Engage的45―75℃)。这些特点使其在模塑和挤出成型过程中能快速硬化。但是,OBC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乙烯共聚物相近,这使得它与乙烯无规共聚物拥有相似的低温柔韧性。 (江 军)

? 其 它 ?

高效开发利用重油资源势在必行

11月16日,在重油处理与储运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委内瑞拉等国家的重油领域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快重油高效利用步伐。尤其在国际油价即将触摸100美元的大背景下,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推动重油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和技术进步,并着力解决好关系全球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资金支撑和环境要求三大核心问题。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品质好的轻质原油越来越少,重质油、油砂、沥青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重油的资源量巨大,原始重油地质储量约为8630亿t,若采收率为15%,重油可采储量为1233亿t。其中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沥青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重油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加强勘探

2007年第6期 石化科技信息 ? 21 和调查活动,重油探明和控制储量逐步增长。经过50多年勘探,我国先后在全国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油油田,已建立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以及海洋油区等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近几年,我国分别在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发现了深层重油资源。重油年产量已占到全国原油产量的10%,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油资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接替能源之一,重油开采也成为“十一五”规划部署的能源开发重点。

能否全面实现重油的价值将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能源市场、重油资源量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四大要素。

世界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和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为重油工业发展带了机遇;丰富的资源为重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不断发展的世界经济和能源缺口的矛盾,使发展非常规资源势在必行;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日渐提高使重油开发成本逐步降低,为重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价值链的延伸和完善,降低投资风险。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原油品质较差,重质化趋势明显。与国外油田生产的原油相比,我国主要油田所产的原油中大于500℃的减压渣油含量较高,小于200℃的汽油馏分少,这是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油田开采深度进一步增大,我国原油重质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大部分国产原油中减压渣油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而且,自“八五”以来,我国稠油产量平均每年以100万t的速度增长,2003年的产量达到1800万t,成为位居世界第四位的稠油生产大国。随着渤海等海上油田的投产,稠油比例还将不断上升,资源将呈现劣质化特点。

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中加阿尔伯达石油中心主任韩华透露,在重油国际合作方

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参与了加拿大油砂资源调查和技术合作研究;在南美,集团公司拥有卡拉高莱斯油田和奥理乳化油田合资项目,苏马若油田开发合资经营和奥理若科重油带胡宁四区块开发合资经营等项目。

据悉,由中国石油大学等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基础研究”项目,正通过集成化研究开发,解决制约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形成适合我国资源特点和已有加工工艺流程的重油深加工技术路线,加快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这一世界性科技难题的解决过程。

专家认为,对于我国石油加工业来讲,无论是利用内部资源,还是利用外部资源,开发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新技术,将重油合理、高效地转化为社会所急需的轻质油品和化工原料,不仅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江 军)

蒸馏技术实现跨越需有新思维

在我国,蒸馏是目前应用最广、总能耗最大的化工分离过程。由于能耗偏高,我国蒸馏技术的大型化正面临挑战。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渗透、蒸馏科学本身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蒸馏技术正由高环境污染向清洁环保转变、由走加工道路向技术创新转变。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鑫钢教授指出,我国应紧跟这一进程,通过自身的技术进步解决蒸馏装置的大型化、长周期运行等问题,以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随着炼油、化工、环境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兴起,蒸馏分离过程大处理量、连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