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中考化学复习 训练盐化肥作业(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全国版)中考化学复习 训练盐化肥作业(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b03c91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0

初步探究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 加适量水, 测得溶液的 pH >7, 说明溶液呈 性。 提出问题 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

(2)碳酸氢钠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碳酸钠很稳定。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碳酸钠; 猜想Ⅱ: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图Z8-9

甲组方案: 如图 Z8-9中(一)所示, 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Ⅱ正确。写出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乙组方案:用如图(二)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 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 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表中m=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Ⅱ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 反思应用

(1)甲组方案中, 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2)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 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 。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B [解析] 苛性钠、火碱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

5

锥形瓶内物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白色粉末 质量/g a a m 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 V1 V2 V3 2.A [解析] 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制香肠。

3.D [解析] 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溶解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 .(1)③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④8 . % (2)3 (3)混合物

[解析] (1)精盐的产率为

1

×100%≈84.2%。(3)精盐中除了氯化钠,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

5.B [解析] 澄清石灰水变质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稀硝酸与烧碱溶液混合生成硝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铁丝与硫酸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C [解析] BaCl2与CaCl2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7.D [解析] 硫酸与氯化锌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物质P和Q不可能是硫酸与氯化锌。

8.(1)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盐 (3)Ba(OH)2+2HCl

BaCl2+2H2O

(4)NaCl、HCl和MgCl2

[解析] (1)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2)MgCl2和Na2SO4均属于盐。(3)酸碱中和反应:Ba(OH)2+2HCl

BaCl2+2H2O。(4)

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A中一定含有盐酸,除此之外,溶液A中一定还含有NaCl和MgCl2。 9.B [解析] 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氯化钾(KCl)属于钾肥,不属于复合肥料。

|能力提升|

1.C [解析] 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也能生成硫酸钠;反应①不是复分解反应。 2.C [解析] 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3.C [解析] OH和H不共存;Ba 和S 不共存;N 和H、S 、Cl均可共存;Ag和Cl不共存。

-+

2+

+

-+

-

4.D [解析] 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零,所以图像不能从原点开始画,故A错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零,故B错误;往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锌粉,此时氯化铜溶液中并没有固体,所以此图像应该从原点开始画,故C错误;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随着硝酸银的加入,氯化银沉淀越来越多,直到与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产生的沉淀质量最多,再加硝酸银也不会产生沉淀了,图像符合题意,故D正确。 5.A 6.A

7.A [解析] 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气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将稀硫酸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8.(1)有白色沉淀产生 (2)K C OH (3)AC

+

-

[解析] (1)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2)K2CO3溶液中有K和C ,二者的个数比

+

为 ∶1;Ba( )2溶液中有Ba和OH,二者个数比为1∶ 。由图知,“”表示K,“”表示C “”表示OH。(3)K2CO3 ,

2+

-+

-

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与(NH4)2SO4不发生反应。

6

9.(1)H2SO4

(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3)2NaOH+CO2

Na2CO3+H2O

[解析]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E为水;在几种物质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是二氧化碳,所以D为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氢氧化钠,所以C为氢氧化钠;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还有硫酸,所以B为硫酸;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的还有氧化铁,所以A为氧化铁,代入框图,推断合理。(2)A是氧化铁,B为硫酸,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3)C是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10.(1)CaCO3 (2)Ca(OH)2+Na2CO3复分解反应

[解析] X是常见的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A为二氧化碳,沉淀C为碳酸钙;X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C和氢氧化钠,由此推断,X为碳酸钠;X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C和B,则B为氯化钠。(1)C为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2)图中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CaCO3↓+2NaOH

Na2CO3+H2O。

11.(1)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 )①复分解反应 BaSO3+2HCl② Na2SO3+O2

BaCl2+H2O+SO2↑ 2Na2SO4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解析] (1)取1.0 g亚硫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10 mL,振荡。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说明亚硫酸钠易溶于水;溶液变红,说明亚硫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 )①取一份溶液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是因为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再滴加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是因为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SO3+2HCl②Na2SO3与O2发生了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3+O2

BaCl2+H2O+SO2↑。

2Na2SO4;亚硫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硫酸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亚硫酸钠。 12.初步探究 碱

实验探究 甲组方案:CO2+Ca(OH)2 乙组方案:Na2CO3+2HCl反思应用 (1)V1

(2)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解析] 初步探究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7,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探究 装置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中数据分析,如果猜想Ⅱ正确,则 V3=V2。

反思应用 (1)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7

CaCO3↓+H2O

2NaCl+CO2↑+H2O a V3=V2

CaCO3↓+H2O。实验①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

2NaCl+H2O+CO2↑; 为了进行对比,表中m=a; 根据表

Na2CO3+2HCl106 44 NaHCO3+HCl84 44

2NaCl+CO2↑+H2O,

NaCl+H2O+CO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V1

(2)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