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7bfc6b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f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

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教学目标:

1、会认读《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中的生字。

2、通过两首诗的比较,发现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奥妙,并能仿写一两句诗。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繁忙景象,体会忙中有乐,乐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两首诗的比较,发现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奥妙,

2、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繁忙景象,体会忙中有乐,乐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 音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学习新课

1、出示两首古诗,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小组之间相互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读诗,明确节奏。 4、齐读,读出、读准节奏。 二.比较古诗,发现异同 (一)寻找共同点

1、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2、乡村生活有什么特点?(忙碌)

3、再读古诗,哪里看出人们忙碌的?画下来。 4、品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指名读。

?你从哪里看出人们忙碌的?抓关键词。(才了、又) ?联系生活实际,乡村四月还干哪些农活的?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④有这么多农活可以干,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蚕桑和插田?

小结:作者用干活“节奏快”表现人们忙碌。 5、品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指名读。

?你从哪里看出人们忙碌的?抓关键词。

儿女:年轻人。 当家:每个人都担当一定的工作。 ?结合注释解再来说说大概的意思。

小结:作者用干活“时间长”表示人们的忙碌。 (二)寻找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