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80d078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e0

的准确把握。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汉景帝和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王国已不能构成对巾央威胁,郡的官员成为监察工作的重点,C项正确。 汉武帝时郡守势力没有膨胀,排除A项。

仅凭对地方郡守的监察,不能得出监管郡守成国家工作重心和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排除B、D两项。

20.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 C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

古代君主害怕丞相权力过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常常消弱或者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故A项不选。

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故B项不选。 清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明代时已废除丞相,故D项错误。 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故C项正确。 故选C。

21. 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西晋 东晋 南朝 7% 宗室外戚 19%﹣38% 19%﹣38% 78% 世家大族 49%﹣64% 49%﹣64%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答案】 B

【考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盛行,豪强大族控制朝政,皇权受到约束,图表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的占比反映了皇权与门阀士族的权力斗争,故B项正确。 A项,题干中无法体现官僚体系的变化,排除。

C项,图表反映皇权势力与士族门阀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 D项,图表信息无法得出社会发展倒退的现象,排除。

试卷第9页,总17页

22.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答案】 B

【考点】

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被削弱。 【解答】

从材料“节度使”“中书省”可知,有节度使和中书省的朝代只有两个,唐朝和宋朝,故AD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被削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的叙述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很尖锐,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23. 通过对比图1《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图2《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 )

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

【答案】 A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解答】

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唐代和汉代相比,南方地方行政区域的增加,说明南方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故A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不是隋唐时期,排除B;

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唐中央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排除C; 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是在秦代开始的,排除D。

24.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试卷第10页,总17页

【答案】 A

【考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

“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错误;

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军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 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故D项错误; 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 故选A。

25. 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其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明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使“权不专于一司”。宋明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革除藩镇弊端 C.强化君主专制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A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

本题以宋代行政制度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

材料中指出“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行政机构分散,这样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A正确;

材料没涉及革除藩镇弊端,排除B。

宋代的路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没涉及君主专制,排除C。 行政机构分散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D错误;

26. 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 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 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答案】 B

【考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试卷第11页,总17页

【解析】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集权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对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掌握。 【解答】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采取“文人治国”的政治策略,目的就是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故B正确;

材料无法提现中央决策的制度化,排除A;

宋代只是局部统一,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排除C; 科举制度是不断进步的,宋代并没有到达顶峰,排除D。

27. 在中国古代各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多会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各地富商大贾向王朝政治中心迁移。历朝政府采取此类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缩小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 B.促进政治中心的经济发展 C.削弱地方动乱的经济基础 D.缓和各地尖锐的社会矛盾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析。 【解答】

“在中国古代各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多会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各地富商大贾向王朝政治中心迁移”是为了避免其与地方政治势力相结合,削弱地方势力的经济基础,巩固政权维护统治,故C正确。

一般情况下政治中心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排除AB。 材料中无法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D。

28. 《文献通考》载:“五代承唐藩镇之弊,兵骄而将专,务自封殖,横猾难制。祖宗(宋太祖)初定天下,惩创其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宋太祖此举( )

A.避免了中央出现权臣擅权现象 B.形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 C.采用分权手段铲除了割据局面 D.改变了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

【答案】 B

【考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题干“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进行分析。 【解答】

根据题干“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可知宋代实行更戌法,使军事将领与士兵难以形成牢固联系,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故B项正确。 A项,题干信息与中央权力调整无关,排除。 C项,题干并不涉及处理地方割据信息,排除。 D项,题干与改革宰相机构无关,排除。

试卷第12页,总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