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专题训练--材料分析(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八年级历史(上)专题训练--材料分析(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8a882a01eb91a37f0115cb2

命令?

张学良;蒋介石。

②材料一电文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

③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蒋介石对日什么态度?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说明蒋介石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执行的是不抵抗政策。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沦亡了。 ④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张学良盲从蒋介石的命令,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是错误的。 1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请你回答:①“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

②该事件发生后,侵略者又相继制造了哪些类似事件?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③东北人民一直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15、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①材料中提到的卢沟桥位于哪个城市?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件?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为七七事变。

②在保卫这个城市的过程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师长指的是谁?佟麟阁;赵登禹。

③我们应学习这些人物的什么精神?

学习他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

16、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摘自川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84页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

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第二种观点;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若杀了蒋介石,只会给日本侵略中国制造机会,不利于共同抗日。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材料1: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递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右翼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 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了一系列谬误??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材料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7日就中国要求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对记者声称,历史教科书不能修改。?? --新华社东京5月17日晚报专电

请回答:①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课内外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了一系列谬误”。

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等(出日本侵略中国的两点史实即可) ②日本政府拒不修改右翼历史教科书的企图是什么?对此问题,你应有怎样的认识?

(2)企图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

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止右翼势力的抬头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积极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18、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