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宪法学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8cf9ee8c850ad02df804115

制活动是一种制度化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是宪法修改行为还是宪法解释行为,其行为主体都必须获得制度的依据。

(3)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的区别: ①宪法解释制度旨在将不具有充分确定性的宪法规范通过宪法解释来达到具有更加确定性的价值目标;宪法修改制度则是通过改变宪法规范的某种确定性来使其具有新的确定性。 ②宪法解释是一种谋求宪法规范确定性的量的变化的手段,并不改变宪法规范的基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而宪法修改是要实现宪法规范确定性的质的变化,它完全改变了宪法规范所具有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4.试述世界主要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模式.

① 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该制度是指由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理发机关审查宪法行为是否违反宪法的制度.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理发机关审查制,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②司法审查制.该制度是指由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附带地就适用于该案件的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的制度.除日本外,其余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均为英美法系国家.

③宪法法院审查制,该制度是指国家机构中设立专门保障宪法秩序的宪法法院,以特定的程序审查法律文件等是否符合宪法的制度.

④宪法委员会审查制,该制度是法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法国设立宪法委员会,由宪法委员会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且宪法委员会还有以下权力,违宪立法审查权,立法事项与命令事项的确定全,有关选举事项的裁决权,接受有关总统的重要问题的咨询的权力.

5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还需要在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机构,提出违宪审查请求的主体条件和原则,违宪审查的程序,违宪审查的原则,违宪审查的方式,违宪审查的措施,违宪审查的效力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具体化的规定,以保证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五、案例分析

2006年3月7日,某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就国务院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违宪审查建议。

现行的国务院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包括《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中《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干部可以退休;《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1条则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工人应该退休。

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在违宪审查建议书中指出,以上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及第48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的规定(以上根据有关报道整理,仅用于教学目的)。

试根据宪法和立法法,分析下列问题。 1.《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属于( )。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C.行政法规。 D.其他规范性文件

2.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违宪审查建议,在立法法中的依据是( )。

A.法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审查的要求权

B.法定的国家机关以外其他国家机关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 C.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 D.公民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

3.根据立法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可以被提起违宪审查的对象的有(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规章

4.对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提起的违宪审查建议,可能的处理结果有( )。 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研究,认为没有必要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

进行审议和提出意见

B.国务院根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上述规定并反馈 C.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必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撤销上述规定

第二章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 A.英国宪法性法律 B.法国宪法 C.1787年美国宪法 D.1918年苏俄宪法

2.鼓吹“人民主权”理论同王权相对抗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 )。 A.法国的卢梭 B.英国的洛克 C.英国的霍布斯 D.法国的孟德斯鸠 3.以下关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 B.宪法最终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C.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宪法在有的国家早于近代产生

4.旧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 )。 A.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民主主义宪法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 D.1978年宪法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 A.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 B.新民主主义的宪法 C.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宪法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清朝末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有:( )。 A.《钦定宪法大纲》 B.《天坛宪法草案》 C.《重大信条》 D.《五五宪草》 2.下列选项中,属于革命根据地宪法性文件的有:( )。 A.《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3.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国家司法考试)

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4.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修改的内容有:( )。 A.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B.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将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

D.将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规定为领导关系

5.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下列哪些方面的内容?( )(国家司法考试)。 A.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B.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 D.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

6.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 )(国家司法考试)

A.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C.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7.下列属于我国2004年第四次部分修宪内容的有( )。 A.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D.在统一战线范围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简答题:

1.宪法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①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②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

法律条件:法律部门划分的出现、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2.英国宪法性法律主要包括哪些?

1215年《大宪章》、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911年《议会法》1918年《国民参政法》1928年《国民参政

(男女平等)法》,1948年《人民代表法》,1931年《威斯敏斯特条例》判例法及习惯法

3.当代宪法有何发展趋势?

①宪法类型上,社会主义宪法也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宪法成为最后一种类型的宪法 ②宪法形式上,以成文宪法逐步取代不成文宪法

③宪法内容上,重视人权保障,重视宪法实施保障,重视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4.1949年《共同纲领》有什么历史意义?

1 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动员人民起来迅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朝着社会

主义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

2 它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恢复国 民经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保障作用。

3 它为我国正式宪法实施和制定积累经验,创造了条件。

四、论述题:

1.应如何评价旧中国的宪政运动? ①这是中国宪政的第一次实践。

②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加深人们对共和认识 ③宪政运动取得一定成绩,如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符合实际与宪政的政治体制。 ④由于主客观原因,宪政运动也存在缺陷于不足,如北洋政府时期宪政目标各个政治力量所利用以谋求政治利益,以及后来国民党的党国天下等。 2.应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和作用?

《临时约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中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中介,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国家制度,赋予了人民较为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确立、传播和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历史意义。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阶级局限性,它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帝国主义立宪派和旧军阀的妥协。由于没有政权保 障,袁世凯上台以后,《临时约法》很快便束之高阁,成为几张废纸。

3.试述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鲜明特征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①确认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规定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在我国实行单一制结构形式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②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制度,规定我国的生产数据所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规定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仲占领导地位,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③确认了过度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规定要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④确认了公民在法律上的一律平等,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鲜明特征:①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在规定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发放、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反应了原则性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②既以《共同纲领》为基础而产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