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0022330b4c2e3f57276320

岩溶地区Ⅴ级围岩段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2010年8月5日地质预报小组采用地质雷达法对掌子面前方20米范围内进行地质预报检测,(DK626+834~DK626+814)预报结里为:

在DK626+834~DK626+814 区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燧石灰岩与硅质岩互层,弱~强风化,岩体节理发

育,围岩自稳性差,拱部易掉块。预报里程段内设计围岩级别为Ⅴ级。

测试掌子面里程为DK626+834 , 测试范围为DK626+834 ~DK626+814。附图为利用地质雷达在掌子面处测试得到的堆积波图。对采集雷达图谱分析认为:

1) 掌子面前方0~4m(对应里程DK626+834~DK626+830)范围内反射信号强烈,同相轴连续性差,推断该区域内岩体极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有发育充填型溶洞或破碎带的可能性。

2) 掌子面前方4~7m(对应里程DK626+830~DK626+827)范围内,反射信号较为微弱,推测该区域范围内岩质变化不明显,,未见明显的孤立异常和大规模的不良地质体。

3) 掌子面前方7~16m(对应里程DK626+827~DK626+818)范围内呈现明显弧形同相轴且反射波振幅强烈,推测该区域沿线路方向的中部区域内发育半充填或全充填溶洞,内充填物主要为粉质黏土,沿线路方向发育长达6m 左右;该区域沿线路的左侧呈现两组明显的反射波组,推测此区域内发育溶洞规模较大,半充填,沿线路方向发育长达8m 左右。该里程段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极差,施工中应以引起高度关注。

4) 掌子面前方16~20m(对应里程DK626+818~DK626+814)范围内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特征图像,推测该范围内岩体较为破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孤立异常和不良地质体。

目前隧道掌子面前方岩体较破碎,特做如下施工建议:

1) DK626+834~DK626+830、DK626+827~DK626+818 段,施工时应引以特别关注,建议加密超前探孔和加强超前支护,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预防掉渣、掉块、突水、突泥,甚至局部坍塌的发生;

25

岩溶地区Ⅴ级围岩段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2)提高施工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确保施工质量;

3)加强顶部及左侧的支护,防止顶部掉块及左侧塌滑,危及施工人员安全。 5.2.3 施工方案

根据超前地质报结果揭示,此处溶洞为充填型溶洞,填充物为粉质粘土,有小量渗水,相对独立,不存在补给源,施工时采取先揭示、后处治的原则,加强超前支护、缩短开挖进尺、及时初期支护的处治原则。

1)开挖进尺控制在每循环一榀; 2)施工时循环施作5个加深炮孔;

3)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当隧道变形较大时,设臵临时仰拱。 5.2.4 DK626+834溶洞施工

26

岩溶地区Ⅴ级围岩段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2010年8月3日19点,上台阶掌子面掘进至DK626+834时,左右侧拱腰处发生溶洞充填物涌泥现象,涌出物物质成分为软塑状、流塑状粉质粘土含角砾,涌出掌子面约43m长,方量约500m3。

现场揭示,隧道右侧拱腰处发育一直径约5~6m的溶洞,洞高约30m,呈不规则状向隧道掌子面内及大里程方向延

伸,溶洞充填物已基本排空;隧道左侧拱腰处发育一直径约2m的溶洞,洞高约10m,大致沿线路小里程方向及拱顶延伸,涌出部分溶洞充填物。

该溶洞位于左侧拱腰处,属于贫水充填淤泥型溶洞,掌子面基岩稳定,溶腔内填充物己基本排空,根据其特点施工中采取以下处治措施:

1)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对涌出的填充物进行清理。

2)对溶洞区范围内施作φ75超前导管,导管外设φ5的单向阀溢浆孔,管棚布设间距30cm,外插角150,长度以钻入基岩1.5米为原则。施作完毕后注入普通水泥单浆,注浆终压1.5~2.0MPa。

3)DK626+835~DK626+815段全环I20b钢拱架间距由60cm调整为50cm,拱腰及拱脚刚架接头处锁脚锚管每处调整为4根,采用双层φ10钢筋网,网格间距10cm×10cm。

4)在初期支护施作过程中预埋混凝土泵管,泵管预埋高度7m,初支施作完成后进行

27

岩溶地区Ⅴ级围岩段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泵送C30混凝土及吹沙回填。泵送混凝土护拱厚度不小于1m,吹砂回填厚度不小于4m。溶洞位臵两侧边墙脚各增设2根φ100PVC盲管,直接引入洞内侧沟,φ50环向盲管予以加密,防止衬砌背后积水。 5.2.5 效果分析

采用超前水平钻探与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预报出溶洞的位臵、类型和规模。根据该溶洞的特点,采取先开挖揭示后处治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约了时间。

5.3 DK626+828~DK626+818溶洞施工

根据地质雷达预报DK626+827~DK626+818段可能有溶洞发育,施工至DK626+828时,施作的超前炮孔揭示在隧道右侧拱腰处发育一贫水充填型溶洞,直径6.5米,充填物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含角砾,储量无法估计,掌子面和左侧围岩稳定,为确保安全施工,不留后患,对该溶洞采取注浆加固进行处治。

1)先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先左侧进行锚网喷防护,初喷后施作左侧钢架支撑,右侧采用临时竖撑,对掌子面及溶洞区喷锚全部封闭。

2)岩溶管道范围内施作φ108大管棚,长度以进入基岩2m为原则,环向布设间距40cm,外插角50。

3)超前预注浆。管棚施作完毕后注入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1~1.25:1,水泥、水玻璃体积比为1:0.3~1:0.6,注浆终压1.5~2.0MPa。

4)采取台阶法对溶洞区进行开挖,施工中加强围岩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指导施工,确定是否施作临时仰拱及施作时间。

XX隧道加深炮孔记录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