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课时作业: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必修四课时作业: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19359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7

解析:A项,重复赘余,“约”或“左右”删去其一。C项,语序不当,应为“吸纳他,利用他,榨取他”。D项,搭配不当,应将“大”改为“高”。

答案:B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C.①④⑤⑦

B.②③⑤⑧ D.②④⑤⑦

解析:一、二两组根据事理联系选①和④。第三组中⑥中的“见”表被动,整个文段的主语是苏东坡,所以从主语一致的角度选⑥,最后一组可以参照结尾句,“他照例不受欢迎”推知前面应为:同党秉政。

答案:A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并不是表达思念之情。

答案:C

8.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已经明确是以声写声的手法,B项曲解文意,“商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寒敲白玉的声音和

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②本题考查在语境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既为考生提供了语境,又为考生提供了下文,实际上降低了考查的难度。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不要漏字、添字。

答案:①B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三改火”,即“三年”。 B.友人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C.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轻松散淡的氛围。 D.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动人心弦。 解析:C项,理解错误,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从“惆怅”可以看出。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