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静载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1e66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7

4) 采用多个千斤顶,千斤顶实际合力中心与桩身轴线严重偏离、

桩是否存在偏 心受力,可以通过四个对称安装的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分析获得。

四、计算及案例题

1、某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宽 500mm,桩长36m。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拟定最大加载量6000kN,试验加载拟采用型号、规格相同的320t油压千斤顶若干 台。为防止基准梁在试验过和中发生移动,将其两端焊接在基准桩上。在距试桩桩顶250mm位置对称安装2个位移测试仪表。采用1.5级压力表测定油压,并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请问:

1)需要几台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 2)上述操作中有哪 些错误?

3)如果在试验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事应如何处理?

答:1)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6000÷(3200*80%)=3台 2)上述操作中存在下列错误:

为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准梁挠曲变形,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采用压力表测定油压时,为保证测量精度,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不得使用1.5级压力表控制加载。

4) 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生断电情况,应切断所有测试食品的电源,

并查明原因。恢复用电后,行开照 明电(如有可能应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是否正常);再开位移测量系统的电源,记录沉降量;最后开加载系统的电源并记录压力值。如断电时间较短,掉载量不足一级,可直接补载;如断电时间较长,或掉载量大于最大加载量10%,可分级加载至断电前的加载量,每级加载维持时间宜为15~20分钟左右,并记录相应的沉降量,不应直接加载至断电前的加载量。

2、某君桩工程采用桩径1.0m的人工挖孔桩,桩长9m,桩顶以下0~8m为残积土,8~10m为强风化岩,10~15m为中风化岩,共做5根静载试验桩,单桩照着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依次为8000kN、9500kN、10000kN、11000kN、11500kN,经钻芯及低应变检测判定,桩身完整,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且桩底沉渣小于1cm。

1)请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范确定本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及特征值。

2)如设计要求达到Qu=12000kN,你认为应如何修改设计文件? 答:1)求平均值 Qum=10000kN

Qmax-Qmin=3500kN>Qum*30%

极差大于30%,依题意,应去掉最大高,剩余值参与统计:

去掉最大值11500。 Qum2=9625kN

此时极差11000-8000=3000>9625*30%,极差不满足规范要求。 再去掉最大值11000后 Qum3=9167kN

此时极差10000-8000=2000<9167*30%

故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Quk=Qum3=9167kN 特征值Ra=Quk/2=4583kN

2)如要求承载力提高至12000kN,一是增加扩大头直径;二是增加桩长,选择承载力更大的中风化层作为持力层。

3、截面边长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方桩,打入10m深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后,支承在中风化的硬质岩石上。已知作用在桩顶的竖向压力为800kN,桩身的弹性模 量为3*104N/mm2。试估算该桩的沉降量。

解:△l=Nl/EA=1.67mm

4、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拟将3台QF320千斤顶并联同时标定,但是检定单位加载装置只能提供500t的反力,3台千斤顶不能并联同时标定,只能单独一一标定。某式地单桩竖向抗压试验,最大加载量700t。检测人员欲将上述3台千斤顶并联加载。

1)检测人员采用上述3台电千斤顶并联加载,是否可行?

2)已知3台千拖得顶的荷载-压力值标定方程 分别为:y1=0.0213x1-0.70; y2=0.02225x2+0.53l; y3=0.0206x3-0.48。式中xi为千斤顶荷载值,kN; yi为压力表值,MPa。试推导3台千斤顶并联加载的荷载-压力值关系方程y=ax+b。

3)计算2000kN、3000kN、5000kN、7000kN对应的油压值。 解:1)320*3*0.8=768t 大于拟定最大加载量700t。且3台千斤顶的型 号、规格相同,可行。 2)由x=x1+x2+x3,y1=y2=y3得 Y=0.007146x-0.233 3)计算出对应的油压值: 荷载 油压值

5、绘出下列3种情况下的音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典型Q-s曲线 1)孔底有沉淤的摩擦桩 2)嵌入坚实基岩的端承桩 3)上、下节脱开的预制桩

2000 kN 14.06 3000 kN 21.21 5000 kN 35.50 7000 kN 49.79 s

1

Q s 2

Q s

Q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