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217b9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c8

A.企业 B.政府机关 C.司法机关 D.公益组织

19.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B)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0、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B)选举产生。 A. 村民代表会议 B. 村民直接 C. 村民户代表会议 D.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 21.在村民委员会自治核心内容的“四个民主”中,(A)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22.社区真正的本质是(A)

A. 社区精神 B. 社区生活 C. 社区文化 D.社区经济 23、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B )。

A、1987年武汉工作会议B、1993年14部位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 C、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D、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27个社区建设试验城区试点。

24、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A )。 A.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 B.福利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并重 C.市场为导向、营利为核心 D. 需求为导向、福利为核心

25、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 A)。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B. 农村“五保对象 C. 企业负责的职工福利对象 D. 城市社区居民

26、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靠(A)维系的。

A. 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B. 法规规则C. 契约约束 D. 礼节仪式

27、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六项任务中,第四项工作任务是(A)。 A.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B.开展民间调节工作C. 进行法制教育 D.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28、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B)的管理.

A.商用物业 B.居住物业C.工业物业 D 其他用途物业 29.以下何种社区工作模式不是由罗斯曼提出?(D)

A.社区发展 B.社区规划C.社会行动 D.社区照顾

30.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B)的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A.群体化 B.个别化 C.小组 D.团体化

31.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是建立在( C)理论基础上的。 A.功能派 B.发展心理学C.系统论 D.控制论

32.发展性小组模式主要适用于以( A )为目标的小组。 A.成长 B.治疗C.预防 D.行为修正 三、多选题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 )。 A.地理社区 B.身份利益社区C.个人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4.“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BCD )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C.管理的范围不同 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5.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 ABCD )

A.治理不时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6.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7.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ABD)。

A.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领导辖区经济 D.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8.美国社区工作学者杰克·罗斯曼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治理策略划分成( ABC )几种模式。 A.地区发展策略 B.社会行动策略C.社会计划策略 D.自我帮助策略

9.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

A.市场的垄断 B.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C.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D.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10.三分法社会结构由(BCD)构成。

A.非政府组织 B.政府 C.市场 D.社会

11.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除了正规性和民间性外,还包括(ABCD )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 C.志愿性 D.公益性 12.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ABCD)

A.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B.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思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C.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 D.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3.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ABC)选择产生。 A. 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 B. 每居民户派代表 C. 居民小组推选代表 D. 全体居民 14.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ABCD)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15.村民委员会由(ACD)组成。

A. 主任 B. 组长 C. 副主任 D. 委员 16.(ABC)都明确了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ABCD)。 A. 福利性服务 B. 居民生活服务

C. 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 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18、英国社区服务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核心过程分别是(ABC)。 A. 评估 B. 服务包裹的设计 C. 执行和监视 D. 信息处理

19.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的层次包括(ABC)。

A. 社区对服务对象的照顾 B. 对照顾者的支持C. 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 20、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BCD)

A. 民间调解 B. 法制教育 C. 流动人口 D. 社会矫正

2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除了基层性之外,还包括( ABCD )。 A.综合性 B.持续性 C..协调性 D.可及性

22、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 ABC )。

A.社会化服务 B.经营性服务 C.专业化服务 D.福利性服务

23、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外,还包括(ABCD )。 A. 社区体育 B.社区教育 C.社区科学普及 D.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24.社会环境主要包括( ABCE )。

A.社会小生境 B.社会文化环境C.人际关系环境 D.社会大环境 E.社会生态环境 25.受助者可以是( ABCDE )。

A.个人 B.家庭C.小组 D.社区 E.团体

26.小组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小组分为( ABCDE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C.治疗小组 D.服务或自愿小组 E.兴趣小组 二、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要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里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基本要素是:1人口、2地域、3社会互动、4共同的依附归属感。

2.社区的基本分类

社区的分类有不同的方式:根据社区群体内的关系强度从而在范围上对社区分类;根据人们之间联系的属性来对社区进行分类;我们国家实践中则根据社区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即根据社区中居民的居住方式、社区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形式来划定社区的界限,把社区分为传统老居民区、新建小区、单位家属院社区、城乡结合部外来移民居民区、部队驻区、行政驻区等。)

美国学者法林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

3.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答: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4.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答: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5.简述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6.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答:社区问题的类型:⑴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⑵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⑶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⑷社区环境问题;⑸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⑹社会解组问题。

7.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在哪些?

答: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⑴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⑵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⑶管理的范围不同;⑷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8.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主要的论点?

答:五种主要的论点:⑴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⑵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⑶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⑷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⑸治理理论认定:为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9.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答: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⑴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⑵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⑶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⑷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10.简述地区发展模式与社会计划模式目标分类的差别。

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1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答: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⑴界定社区;⑵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⑶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⑷提供共公物品和公共服务;⑸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12.简述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

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生产技术的底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势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庭伦理的规范和宗教势力的左右。

13.简述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

答: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⑴虽然社区居民组织是法定的自治组织,但却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是一种在国家统一部署下的群众政治活动组织;⑵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中群众动员和参与的主要方式包括群众运动、政治性积极分子网络、组织群众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⑶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响应配合式的参与;⑷在计划经济时期,驻在社区中的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很少参与社区事务,他们实行的是垂直领导,只接受来自上级部门的指示和任务,而横向的社区联系比较缺乏,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在单位中开展。

14.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是什么?(P118)

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⑴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⑵参与社区治理活动;⑶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⑷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15.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什么?(P120)

答: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⑴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⑵协助政府提供公共和公益服务;⑶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⑷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16.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 (P128)

答:社区党建组织发挥领导作的途径是:⑴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⑵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⑶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⑷集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17.简述自愿服务的特征

答: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18.简述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P147)

答: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竞争性不断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19、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P139)

答: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20、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职能。(P144)

答: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21.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在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后,提出有关治理概念的哪六种不同用法?(P39)

答:1.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2.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4.作为“善治”的治理。5.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2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109)

答:1.市场垄断。2.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3.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4.形象社会的公平与安定。5.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2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111)

答:1决策错误。2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3政府行为的低效率。4权力的寻租与腐败。 24.简述居民委员会的性质。(P137)

答: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5.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内容方式。(P138)

答: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实行社区自治的居民自治组织,实现社区自治基本内容的方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6.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P141)

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27.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内容方式。(P142) 答:实现村民自治核心内容的方式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8.简述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P161)

答:1.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2.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有面向全社会老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3.服务务方式多样化,除集中供养、助残外,应当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4.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大力倡导志愿服务。

29.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序。

答:答: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第三步是评估需求;第四步是照顾计划;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30.简述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69)

答:1.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做法;2.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3.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4.乡镇镇府和村民委员会间的关系不依法。

31.简述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简)

答: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32.论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59

答:1.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2.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分,角色冲突严重;3.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4.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济发展。

33.简述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与特点。232

答:目的:1)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的客观因素,包括受助者的背景资料、资源系统、问题存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