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与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与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497632dd88d0d232d46a4d

海南大学2015年实习报告

作 者: 彭宇飞 教 师:黄渤

学 院: 海洋学院 专 业: 海洋科学 学 号: 20122113310028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

一、前言

海洋又称为“蓝色国土”,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实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海域辽阔,从南到北纵跨近 44 个纬度,海岸线全长超过32000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超过18000公里,岛屿岸线长约14000公里,邻接大陆的海区从南到北可划分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总面积约470 多万平方公里。在生物学角度上,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无脊椎动物资源、脊椎动物资源和藻类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海洋资源即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应当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在海洋产业大发展的21 世纪,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将是我国“蓝色革命”的主体。海洋环境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合理、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而前提是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故规范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具体内容 1、总体概述

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1—1991 3、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

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是指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调查的基本程序 4.1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以便查找有关资料和信息。 4.1.2 确立调查区域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足够专业背景的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技术方案设计; (3)人员组织; (4)时间安排; (5)保障措施; (6)经费预算。 4.2野外作业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2.2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

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物环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4.2.3 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调查对象、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各类调查表格。 4.2.4 调查时间和频次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 4.2.5 标本采集与记录

野外考察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 记录),尽可能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 4.2.6 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

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4.2.7 补点调查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因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需根据

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 4.3内业工作

4.3.1 标本整理和鉴定

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鉴定到种(对于一些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资料相对缺乏的类群,如一些无脊椎动物,可鉴定到属或更高分类等级),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标本的鉴定可参照《中国动物志》等一些权威性书籍,也可参考一些与调查区域有关的物种区系或专项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

4.3.2 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

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他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定位信息等,并绘制重要物种资源的分布图。 4.3.3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晰和准确。 5.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1 编写内容 5.1.1前言

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 b.调查范围;

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 d.调查方法和时间; e.前人工作基础;

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 g.重要成果。

5.1.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 5.1.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a.资源综合评价; b.物种概述。

5.1.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 5.1.5主要参考文献 5.1.6各种附件资料 a.物种名录;

b.物种资源分布图; 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 5.2磁盘资料

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 3-5 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及GPS数据等。

三、总结和体会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环境污染、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海岸工程与水力工程的不良影响等,使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减少,部分传

统天然渔场也受到了破坏,故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显得极为重要。我们不仅仅需要通过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来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环境、习性和生活范围等,还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解决我国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矛盾,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