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测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4bae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a

23.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生物灾害是

( )

A.“蚂蚱” B.鼠害 C.棉铃虫害 D.松毛虫害 24

( )

A.群集和远距离迁飞 B.群集和近距离生存 C.散居和远距离迁飞 D.散居和近距离生存 25

(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二、综合题

26.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9年9月21日D处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震中较远的A城市有幢高大建筑物倒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地震频繁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在该地区出现的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地质灾害系统,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__ ____、____________。

(4)B处与C处相比 _______处诱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强度更大,主要原因是 。

(5)有人说,D附近森林遭毁势必加剧图示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5

27.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是。

(2)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 ,给当地带来的危。

(3)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

28.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下图中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6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 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 风,C地的风向为 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29.读“长江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

⑴一般年份,每年________(时间)我国雨带移到本区,出现________天气大致一个月后,本区出现________天气。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主要自然原因是由于厄尔尼诺等异常气候因素的影响,使西太平洋_____ ___极不稳定,造成雨带在本区长期滞留。

⑵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次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图中提供资料,试从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方面分析原因。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长江流域有我国六大商品粮基地,试写出三个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名称______ ________

_ _。

⑷写出长江上游至下游沿岸,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结合图中资料反映的问题,为保证本流域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①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

7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B 5.C 6.A 7.C 8.C 9.D 10.B 11.C 12.C 13.C 14.A 15.C 16.D 17.A 18.B 19.C 20.C 21.C 22.C 23.A 24.A 25.D

二、综合题

26.(1)该建筑物因偷工减料等人为因素导致其质量低劣,抗震性能差 (2)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属环太平洋地震带 (3)地震、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4)C C处比B处坡更陡,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更大 ⑸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流域植被遭毁,则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容易造成洪灾。

27.(1)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2)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3)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28.(1)台风(热带气旋) (2)B (3)台风中心(或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

29.⑴6月(至7月上旬) 梅雨 伏旱 副热带高气压 ⑵上游: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中游: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对长江干流的调节作用 下游: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垸、建工厂,使排洪、泄洪能力降低 ⑶江淮地区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太湖平原(或长江三角洲) ⑷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⑸①搞好中上游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②禁止中游围湖造田和下游占用河道种田、建垸、建工厂 ③加强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工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