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版骨盆脊柱矫正压揉法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9066f704a1b0717fd5dd83

钱之嫌。其实,疾病变化是极其动态的,与患者的营养、心态、年龄、体质、病程、病情、文化、职业、生活习惯、健康观念和所处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医者有义务告知和教育引导受术者。这属于非药物处方范畴。急慢性患者症状消失后都有症状反弹的可能。一般规律是急性发作好得快,慢性疾病具有复杂性而相对较慢。巩固性治疗重要,体疗处方同等重要。

关于应答反应针对个别患者病情已久或身体虚弱出现的治疗应答反应差者,施行手法治疗后也要一周后观察后效应。

一位德国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六分之五靠自愈,六分之一靠治疗。小小药片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体的自愈能力是无限的。他的理论无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充分调动和利用生命力是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

注:1、针对软组织挛缩患者不属于手法治疗的适应症,应考虑侵入治疗。

2、针对广泛性疼痛或疼痛急性发作的患者要给予中西药物配合治疗;体质虚弱的患者要给予营养补充剂。扶正祛邪,内服外治,形成合力,治疗疼痛疑难患者。

软组织损伤后形态结构异常称之为阳性反应物:

软组织病变时可触及水肿、血肿等不规则排列: 圆形为结节 长条状称之为条索 肌纤维变粗变短质地僵硬 韧带钙化摩擦音 状况:

1、 无结节或条索,有疼痛(初期)

2、 有结节或条索,有疼痛(中期) 3、 有结节或条索,无疼痛(后期)

注:条索或结节无疼痛症状,暂视为非病理改变

上述手法中压揉骨骼肌骨膜附着处,是诸多门派中最容易忽略的重要部位。所以,压揉骨膜是贯穿本课程中的重点。

【定义】以指、指间关节、肘等吸附于体表,着力于骨骼肌附着处,贴紧骨膜作单向或来回推压的手法,称为骨膜压揉法。

【动作要领】术者以指、指间关节、肘等吸附于体表,先向后牵拉皮肤,使局部皮肤延展至极限,然后稍用力下压至骨膜,再慢慢向前推,至皮肤向前延展到极限。

12

【剂量】剂量可分为轻、中、重。轻手法与人体钝性接触,适于保健手法和敏感痛点以及视年龄、体质、耐受力而选择;重手法与人体锐性接触,为强刺激,适用于肌挛缩和痛阈值偏高的患者。取决于施术剂量的两个因素,一是给予施术点施压的重量,二是给予施术点重复压揉的次数

【频率】每分钟60至120次。可分为快速轻柔法和慢速深压法

【周期】保健手法每个部位可间隔1至三天,治疗手法每个部位须间隔一周(以压揉术后反应消失为度)

【适应症】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禁忌症】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感染溃烂、血液病(血癌、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严重糖尿病、结核、癌症等恶病质部位。

【压揉反应】压揉后患者感觉病症缓解,皮肤微痛属于正常压揉反应。一般三天自行缓解

【注意事项】1、提前告知受术者压揉反应属于正常反应;2、施术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要吃生葱蒜类;3、指甲剪短以防止伤及皮肤;4、控制室内温度,穿单衣不冷为度。5、说话轻、走路轻,规范服务用语;6、隐私部位操作要告知必要性,并有第三人在场。

1.

【操作口诀】吸定皮肤向后拉,压紧骨膜向前推(也可以反方向或双向) 【躯体压揉】采用1、2、3号为操作

【压揉状态】在皮肤上吸住不动,在骨膜深层移动按压称之为“上不动下动”

【治疗部位】通过点线面体骨面无盲区的搜索扫描,垂直压揉椎管外软组织损伤骨膜附着处的压痛点。

全身压揉各论

第一课 微循环保健疗法

★微循环保健疗法(全身圆筒微循环):

一、佛手回春——双手合十,摩擦生热,双手放在面颊上;

二、压搓耳前耳后法;

三、毛发梳理:虚握拳用2至5指间关节或刮痧板梳理帽状腱膜、枕肌、

13

颞肌等;

四、颈后部和侧部推法:用拇指指腹,从发际风府穴的后一线向下推至第七颈椎;两拇指指腹依次推侧一线、侧二线、侧三线、侧四线、侧五线至颈椎横突的位置;

五、颈前部和侧部推法:用2至5指的指腹推前一线的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至颈椎横突的位置;

六、左右手掌交替横推颈后部肌群;

七、左右2至5指的指腹交替横推颈前部肌群; 八、单手握拿或两拇指对捏颈后部伸肌群:

九、用手掌从对侧胸大肌起推上肢屈肌群至手指末端(双侧交替); 十、用手掌从颈椎的根部起推上肢伸肌群至手指末端(双侧交替); 十一、用手掌从颈椎的根部起推上肢桡侧外展肌群至手部虎口末端; 十二、用手掌从腋窝起推上肢尺侧至小指末端;

十三、用手掌从胸骨切记迹起,由上至下推到耻骨联合;之后由内向外依次

扩展至腋下和脊柱后一线。此动作也可横向平推; 十四、骨盆圆周; 十五、股骨圆周; 十六、小腿圆周;

八、足背、足底、足内外侧、足趾圆周

第二课 陈李氏阴阳调和功 陈香仙教授主讲

提示:瑜伽练习注重肌纤维和肌腱的牵拉、健身器械练习注重肌纤维和肌腱的收缩、压揉(包括按摩)注重的是肌纤维和肌腱的挤压。这是三种相互不能替代的运动。

第三课 基本手法

推、拿、压

1、推浅层:以掌、指腹、指间关节或肘部渗入体表的推法,适应于浅筋膜软组织损伤,关节向屈曲受限者。

2、拿中层:以握拿、三指拿、二指拿法,松解肌肉表面的深筋膜,适应于肌筋膜损伤。

14

3、压深层(骨膜):以指腹、指间关节、肘等吸附于体表,着力于骨骼肌附着处,贴紧骨膜作单向或双向移动的手法,称为骨膜压揉法。适应于骨骼肌附着处损伤。

第四课 斜方肌急慢性损伤的诊断治疗

斜方肌有五个之最:1、面积最大;2、位置最浅;3、功能最多;4、最易发病;5、最易治疗。

[应用解剖]

斜方肌近端起于枕骨上项线和颈椎、胸椎的全部棘突,远端止于肩胛冈上缘和锁骨上缘外三分之一。是覆盖在枕部、颈部和肩背部面积最大,位置最浅的肌肉。

易发病原因:颈部屈曲时半径最大,因而浅筋膜最容易损伤,大部分人都存在问题。

易治疗特点:手法很容易接近斜方肌筋膜和骨骼肌腱骨膜附着处,缓解症状可逆性强。

[适应症]

头枕部、颈部和肩背部疼痛或酸困沉胀,引起头颈部屈曲或侧屈、旋转受限。

斜方肌损伤经久不愈,将由表及里逐渐波及深层的肌肉和神经、血管,引起相应的刺激症。如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五官症状甚至肩臂症状。

[基本操作] 1.推法

以掌面、指腹或四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顺肌纤维走向直线单向推动的手法。主要用于斜方肌浅层损伤,颈项前屈功能受限者。

操作部位:(1)从枕骨下缘发迹沿后正中线至T12棘突;

(2)从枕骨下缘沿斜方肌肌腹与肌腱交界线向下至T12棘突旁; (3)从颈根部沿肩胛冈上缘向外至肩峰;

(4)受术者头对侧屈,从枕骨下缘近乳突处沿斜方肌上部、锁

骨上缘向外至锁骨肩峰处。

2.拿法

以拇指或掌根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捏肌筋,并提起做一紧一松节律性操作的手法。有握拿法、三指拿法和二指拿法。具有松解斜方肌深筋膜的作用,适

15